①老人们在树荫下对弈,其乐融融。
②孩子们在幼儿园尽情玩耍。均何华文/摄
“孩子健康成长、老人安享晚年,家庭幸福感会显著提升……”2月17日早上,金坡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小林在金坡小学开学典礼上,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开启饱含温情的“开学第一课”。典礼结束后,学生家长梁海兰步履轻盈,前往离学校800米的手袋加工厂上班。午后,暖阳下,志愿者们在为村里的老人做免费体检,康复师为他们推拿按摩,舒缓岁月的疲惫。
位于梧州岑溪市归义镇东面的金坡村,有60岁以上老人393人,义务教育学生426人,村里老人和小孩加起来,超过总人口30%。“村里没有一位空巢老人、没有一个留守儿童。”陈小林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十四五”以来,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对完善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不断织密“一老一小”服务网络。金坡村的积极探索,如同一把钥匙,为破解“一老一小”难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产业兴旺,归雁回巢
春节假期过后,金坡村里的企业陆续复工。手袋加工厂门口,村民们搬运着一箱箱货物,恰似搬运着生活的希望;年轻工人在车间忙碌,笑容如同春日繁花。不远处的电子加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操作娴熟,生产井然有序。
曾几何时,外出务工,是村里年轻人无奈的选择。如何让年轻人在家乡这片土地上找到梦想的栖息地?
产业发展是关键。
金坡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让经济能人、老党员、青年代表等“领头人”参与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为村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这些“领头人”带来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还以自身榜样力量,激励其他村民积极创业就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邓庆龙和覃杰珍夫妇,曾在广东务工多年,随着家乡交通日益便利、资源不断丰富、政策越来越好,他们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24年,他们在村里开办了一家电子加工厂,吸纳了20名村民就业。
产业的兴旺,让“归雁”返乡创业更具底气。近年来,像邓庆龙这样回村办企业的有10多人。村里还成功引进13家企业,涵盖手袋加工、农产品加工和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为村民提供了逾300个就业岗位。这些家门口的工作岗位,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村民与美好生活。
“我在家门口上班,月工资过3000元,和在广东务工差不多,还能陪伴老人、照顾孩子,这种生活,比在外面漂泊强太多了。”35岁的梁海兰和丈夫,过去几年一直在外务工,村里产业壮大后,他们便如同归巢的倦鸟,回乡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陈小林感慨道,村里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了就业难题,让一个个家庭得以团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根基,提升了老人们的幸福指数。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这正是金坡村没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关键所在。
互帮互助,情暖邻里
自2023年起,归义镇以金坡村为试点,精心构建“红邻议事厅互商、近邻帮帮队互助、暖邻中心驿站互爱”的乡村“邻邻帮”工作机制,宛如编织了一张温暖的大网。一支由村民和企业家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队员超过800人。他们如同春日的使者,悄然破解了乡村治理的难题。
“那天婆婆突发急病要送医,家里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多亏李大姐一把抱起孩子,安慰我‘放心去,我守着’。”村民黄美兰难忘那个夜晚,窗外“近邻帮帮队”的灯牌在雨中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如同一束希望之光,“从前总听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回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
村里的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银龄暖心”活动,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老人们的心。除了免费健康检查,村委还邀请专业理疗师为村民提供康复指导,在中心广场健身的老人梁壮德笑呵呵地说:“专业理疗师每次来都帮我测量血糖、血脂,指导我控制饮食、吃药。现在我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好,还能下地干活呢。”
村里还设立了村民理事会专项资金,为特困老人提供免费的养老服务,志愿服务队定期上门为老人理发、做家务或提供体检服务。志愿者们用行动,让老人们倍感温暖。70岁的独居老人李福英逢人就展示手机相册中的照片:“看!春节时志愿者跟我一起包筋竹米粽,元宵节还包了汤圆。”照片里,老人被“红马甲”簇拥着,笑容灿烂,幸福满溢。
文明新风,润泽乡村
金坡村幼儿园,孩子们如欢快的小鹿,尽情嬉戏;金坡小学中,教室里传出琅琅书声,如春日鸟鸣,清脆悦耳;操场上满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似灵动音符,跳跃在时光的琴弦上。
“村里没有一个留守儿童,也得益于村里善用载体平台,构建起系统化教育和人文关怀体系。”陈小林介绍,小学借助村集体经济的力量,实行免费午托,解决村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村委牵头,幼儿园引入正规托育机构,为幼儿提供专业照护。
金坡村搭建的家校育儿平台,定期开展育儿讲座和家长会,提升家长教育技能。金坡小学校长黎富年在家长会上宣讲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等传统美德。“老人连着牵挂,孩子承载未来。”黎富年说,通过不断宣讲,越来越多家长意识到陪伴孩子、关爱老人的重要性。
此外,金坡村搭建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邻里夜话、文艺晚会和趣味体育竞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去年,村里举办了40多场文体活动,服务群众超过2500人次,文明风尚蔚然成风。“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村民责任感,让尊老爱幼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金坡村团支部书记陈雨说道。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姚华这样评价:“金坡村通过发展产业、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涵养文明乡风,实现‘老有颐养、幼有善育’,这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金坡村所形成的经验做法可复制性、可借鉴性、可推广性较强,具有在全区复制推广的潜力和价值。”(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李林恩 邓颖婧)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