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苗族这件衣服,一做就是一年
乌英苗寨妇女韦妹丽(右)在给亮布刷蛋清(2020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地处桂黔交界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乌英苗寨是中国传统村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并保存相对完好,以苗族亮布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承。
在乌英苗寨,苗族妇女们制作亮布的传统工艺非常复杂。每年春季,她们都会种植蓝靛草,到秋季收割后,用山泉水将蓝靛草浸泡数日,然后加入石灰等,调配成染料。布料经过染料浸染、晾晒、捶打、涂蛋清、蒸布,并如此多次反复,一匹亮布做成往往耗时数月之久。其中,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捶打亮布,每一匹布,苗族妇女都要抡起约十斤重的木槌,捶打数万下,让布料逐渐闪闪发亮,制成的“亮布”可以长久保持光泽。
亮布制成后,再经过裁剪、缝制、刺绣、熨烫等,最终制成光泽明艳的亮布苗衣。一件苗衣从种植蓝靛草到制成,周期一般需要数月甚至一年。
在大苗山深处,亮布文化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沉淀,散发出越来越独特的民族文化气息。古老的乌英苗寨,活跃着一批亮布传统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她们在当地统战、民宗、妇联等部门的支持下,建设生产基地、筹办文化节、筹建博物馆等,积极保护、传承、发展这一珍贵的非遗文化。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