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一二三产风生水起 实体经济活力四射
2022-10-19 09:06:36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韦欢责编:赵银平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工业、服务业、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一幅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内生动力大幅增强的新时代城市画卷跃然于眼前。

  跑出新赛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位于南宁东南部的邕宁区,曾经的荒凉之地崛起了一座新兴产业园区——

  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在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上,一辆辆技术先进的“南宁造”新能源公交车从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总装车间陆续下线,销往世界各地;在广西南南铝箔有限责任公司的10万级分切中心里,看起来不起眼的铝材料“变身”成高性能的新能源动力电池箔产品,供应给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企业。随着比亚迪电池、潮力铝箔等一批优质项目加快建设,将为邕宁区新兴产业园乃至南宁市工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

  “这些年,我们与南宁共成长。看着园区产业从零到一、从拥有到增多,如今还引入了多家知名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企业,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广西申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裁助理邓振华说。

  邕宁区新兴产业园取得的喜人成绩,是近年来南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工业作为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狠抓工业,推动资源要素向工业集聚。其中,作为南宁工业实现“换道超车”的关键举措,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并加快向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吸引了申龙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比亚迪、多氟多、玉柴芯蓝等一批配套企业相继入驻南宁,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打下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链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拓出主阵地——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东部新城

  眼下,在东部新城伶俐园区,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h锂电池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反复调试设备,为该项目11月初实现投产试生产全力冲刺。“我们要把所有工作统筹好协调好,按期实现项目的第一颗电池下线。”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部长程振雷说。

  走进六景工业园区,南宁市潮力铝业有限公司70万吨再生铝加工项目里施工车辆来来往往,建设者正加紧作业,一座座厂房车间拔地而起。看着欣欣向荣的景象,该公司的现场施工负责人黄培表示:“正值平陆运河加快建设之时,南宁高标准高水平建设东部新城,园区交通运输优势进一步凸显,为企业节约运输成本,拓宽了销售渠道,有助于企业进一步开拓东盟等海外市场。”

  一直以来,南宁市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强化园区建设夯实产业承载平台,努力打造投资环境一流、产业集聚发展、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今后,我们将依托平陆运河,加强向海开放国际合作,把开放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利用东盟及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资源和市场,拓展经贸往来合作,形成‘南宁零部件+东盟组装+全球销售’及‘东盟原材料—南宁加工—全国/全球销售’的双向跨境产业链条。”南宁东部产业新城筹建办副主任洪奔说。

  释放新活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市以大数据、大金融、大物流作为产业主导方向,大力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一个具有首府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正在逐渐形成。

  ——服务业规模跃上新台阶。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219.48亿元增至2021年的3315.42亿元,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38.94%增长到2021年的68.28%。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4.7%。

  ——服务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2021年南宁市现代服务业(含物流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约45%,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约47%。

  ——服务业集聚度不断提升。高标准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认定了南宁市级集聚区27个、自治区级集聚区9个,以五象新区、埌东金湖片区、南宁高新区、青秀区为核心区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效果显著。高水平打造中国—东盟金融城,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年内新增入驻金融机构(企业)100家,累计达385家,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太平保险集团东盟保险服务中心等落户,金融机构“朋友圈”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南宁市持续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322.96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606.76亿元,2021年的占全区15.11%,总量稳居全区第一。2021年,南宁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实现了近年最高增速,总量和增速在全国27个省会(首府)城市中均排名第三,在11个西部省会城市中均排名第一。沃柑、茉莉花、火龙果、香蕉产业规模均居全国之首,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了农业基本盘。

  如今,放眼绿城大地,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特色凸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加鲜明,为首府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南宁日报 记者韦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