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水果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南宁水果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2022-09-26 14:30:58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韦欢责编:刘洋

“水果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南宁水果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在隆安县那桐镇火龙果种植基地,果农抢抓时令采收火龙果。南宁日报 记者 黄维业 摄

  地处亚热带的壮乡首府南宁,香蕉、柑橘、菠萝、芒果、荔枝、龙眼、火龙果等40多种亚热带水果熟期相连,四季飘香,“水果自由”成为南宁市民美好生活的“标配”,“水果经济”更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近年来,南宁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一中心两板块”的水果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香蕉、沃柑和火龙果三大水果产业,产业支柱作用日益突出,水果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全域布局高效发展

  香蕉种植面积45.8万亩;沃柑种植面积92.7万亩,占广西总面积60%、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火龙果种植面积18.8万亩,2021年产量39.8万吨,是全国第一大火龙果产区……一串串耀眼的数字,正是我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产业结出的累累硕果。

  目前,我市共有22个品牌入选“广西好嘢”名录。全市百亩以上规模化果场约占20%,其中,种植柑橘500亩以上的企业、合作社和大户达156家以上,种植沃柑的有133家;种植火龙果百亩以上的企业有102家;种植香蕉百亩以上的企业有98家。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今年初,南宁市出台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建设行动方案,提出以水果、粮食、林木、蔬菜、生猪、糖料蔗为主,以茉莉花(茶)、家禽、桑蚕、牛羊、水产、中药材为辅,将这12个产业作为我市乡村振兴“6+6”全产业链来打造,促进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小水果撬动大产业

  香蕉产业支柱作用日益突出。“十二五”末期,南宁成为全国香蕉种植连片规模最大产区。目前,全市香蕉种植面积达45.8万亩,一产产值达36.5亿元。“南宁香蕉”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沃柑产业强势崛起。截至目前,全市沃柑种植面积达92.7万亩,占广西总面积60%、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一;2021—2022年产季,沃柑产量203万吨,占广西总产量70%,一产产值达60亿元。其中,武鸣区种植沃柑43.4万亩、产量125万吨,分别占全市种植面积、产量的46.8%、61.6%;百亩以上果场占46%,有“中国沃柑看武鸣”的美誉。与此同时,武鸣区沃柑种植业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助力果农致富、对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的产业。

  火龙果产业建成高标准产业。近年来,南宁市火龙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由零星、小面积种植发展至现在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种植,各项配套服务逐步建立,产品逐步丰富,产业链条逐步完善。2021年,南宁火龙果种植面积18.8万亩、产量39.8万吨,一产产值32亿元,是广西乃至全国的第一大火龙果产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有“中国火龙果看南宁”的美誉。“南宁火龙果”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通过“地标产品+绿色食品”双重认定,还获农业农村部指定为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是广西唯一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农产品。

  联农带农拓宽富民路

  在推动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种植、流通、加工、观光等多个环节吸纳脱贫户参与,产业帮扶成效明显。据初步估计,南宁市水果全产业链联农带农30万人次以上。

  南宁市主要通过村企帮扶、结对帮扶、担保合作、品牌共享、平台服务、就业帮扶车间等6种方式实现联农带农,形成了金福公司联农带农的“五金模式”(即土地流转有租金、基地务工有薪金、反包管理有酬金、超产分成有奖金、村企合作享股金)、广西桂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加工+销售”产业融合模式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龙头企业已经成为联农带农主要平台。”南宁市水果生产技术指导站站长粟继军介绍,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在水果产业中增收致富,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目前,南宁火龙果产业协会有100多个会员,火龙果产业带动就业超过2万人次。南宁市火龙果生产企业注重抓好产业发展和品牌打造,同时带动村集体增加收入、帮扶脱贫户,实现公司有发展、农户有收入、村集体有收益、特色产业有规模的“四有”局面,取得了较好的产业收益和社会效益。(南宁日报 记者 郭少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