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蚕桑“芯片”破茧而出
2022-09-01 09:46:0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韦欢责编:刘洋

  近日,广西蚕种质资源保种场在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正式揭牌。“场内保存有华南地区数量最多的蚕种质资源,是最大的亚热带蚕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也是广西唯一的家蚕母种繁育单位。”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说,保种场的成立标志着我区现代蚕桑种业体系建设蒸蒸日上,蚕桑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欣欣向荣。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种业发展问题,多次在不同场合为种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近年来,广西蚕桑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劈波斩浪,蚕桑种企生产经营能力别开生面,以“桂字号”为主的蚕桑种业产业链已悄然成形。

  种质资源是种业发展之基。我区不遗余力保护种质资源,建设了“广西蚕种质资源保护场”“广西作物种质南宁桑树资源圃”,现收集保有蚕种质资源664份、桑树品种资源1820份。“目前,我区蚕桑品种资源收集保有量全国第二,仅次于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说。

  种业要翻身,关键在创新。我区先后育成“两广二号”“桂蚕8号”等家蚕优良品种26对,“桂桑优12”“桂桑5号”等桑树优良品种10个,育种技术节节高升。目前,自主选育的桑树品种推广面积、家蚕品种饲养量分别占全区的85%、98%。“广西蚕桑产业创新自主选育特色优良品种,对加快推进种业振兴、促进我区蚕桑品种更新换代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居功至伟。”在广西桑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韦伟看来,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蚕桑种业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种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近3年来,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桂蚕8号”“桂蚕5号”“桂桑5号”“桂桑6号”等蚕桑新品种成果转化金额超900万元。其中,“桂蚕8号”以500万元成为目前国内蚕桑种业领域单项转让成果之最。“2021年,‘桂蚕8号’已在全区累计推广近100万张,蚕茧产量近4万吨,蚕农售茧收入14亿元,成为家蚕新品种的优秀代表。”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负责人对“桂蚕8号”寄予厚望。

  近年来,八桂桑蚕种业产业链条不断革新,部分原有事业单位类的蚕种场“华丽变身”为充满活力的种业企业。在“科研单位新品种选育+种业企业繁育生产”模式的作用下,一粒粒蚕桑“芯片”破茧而出,释放巨大效能,助推广西蚕茧产量连续17年位居全国首位,向着蚕桑强省(区)阔步前行。(广西日报 记者/陈静 通讯员/虞崇江 白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