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记者从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获悉,由该院自主研发的广西“AI+遥感”非粮化智能监测算法模型,经过3个月4轮优化提升测试,1小时内可以完成5000平方公里卫星影像自动扫描,提取耕地“进出”地块图斑,实现快速、直观可视的耕地变化监测,标志着广西耕地“非粮化”实现智能监测。
据介绍,耕地“非粮化”具有随机、分散、面广、无序等特点,该类信息的获取和行为的监管难度大。通过“AI+遥感”智能监测技术,可实现48小时内对全区耕地进行全面“体检”,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上,查出占用耕地种树、种果、挖塘养鱼等新增“非粮化”地块的位置、范围和面积,大范围、快速获取耕地“流出”信息,实时监测“耕地往哪去”。
去年以来,广西多地开展“清桉还耕”“清桉还蔗”行动,利用“AI+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结合自然资源相关数据,可快速获取此类复杂新增复耕地块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和类型,支持分析耕地“从哪来”。
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对广西“AI+遥感”非粮化智能监测算法模型进行精度测试评估与应用测试,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技术研究,突破监测对象变化复杂、类型多、地块破碎、智能监测干扰大等技术难点,为广西落实耕地保护管理制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技术保障。(广西日报 记者/唐广生 通讯员/潘正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