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广西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
2022-02-25 17:50:17来源:南宁晚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今年广西住建领域聚焦住有所居、房住不炒、乡村振兴等“惠民动作”  广西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

  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09万套,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万套,整治改造提升城市背街小巷4000条,同步建设一批“口袋公园”……2月24日,2022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南宁召开,对今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为14个设区市开展城市体检

  聚焦挖潜增效,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会议明确,要把深挖新型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闯出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支持北部湾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强首府战略,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支持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持续推进横州市、东兴市国家级和12个自治区级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建设。2022年,力争完成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投资9000亿元。

  城市体检工作能够精准查找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摸清城市“家底”进行“对症下药”。2021年,南宁市、柳州市被列入全国59个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名单。今年,广西将在14个设区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努力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

  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万套

  补齐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短板、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广西从多方面着手,着力提升城乡功能品质,让城市和村镇更加宜居。

  2022年,计划新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14座、垃圾焚烧处理厂4座。县级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或完成工程量分别达到40%。深入实施地下管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建设改造污水、雨水、供水、燃气和地下综合管廊等地下管网3500公里。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09万套,加快推进危旧房改住房改造项目分户确认办证。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万套,整治改造提升城市背街小巷4000条,同步建设一批“口袋公园”、街心绿地、停车场、便民健身区、社区足球场地,让更多市民共同拥抱出门见绿、出门健身、出门游园的幸福生活。

  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

  聚焦住有所居,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我区将坚持租购并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优化住房供应结构,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实现全区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南宁、柳州、桂林等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重点聚焦产业园区、教育、医疗等企事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新就业无房职工、大中专毕业生等新市民青年人群体的住房需求,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1万套。

  进一步规范发展公租房。加强小户型公租房供应,实行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举,强化精准分类保障。新筹集公租房0.29万套。对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依申请应保尽保、对其他保障对象在合理轮候期内给予保障。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强住房租赁企业监管,引导住房租赁企业回归住房租赁服务本源,加大对“高进低出”、“长收短付”、违规建立资金池等行为的整治力度,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加大对租房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提取的支持力度,实施差别化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满足缴存人合理住房需求。

  稳妥处置个别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

  聚焦房住不炒,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会议要求,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保障刚性住房需求,满足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努力做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紧盯“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目标,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压实城市属地责任,制定实施“一城一策”“一楼一策”工作方案,稳妥处置个别房地产头部企业广西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业管理条例》配套文件,维护业主和物业使用人合法权益。

  完成边境2572户农村老旧住房改造

  聚焦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我区将以农房和村庄建设为着力点,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加快完善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恭城县、浦北县、凌云县为样本县,充分运用评价结果,找准补短板惠民生的突破口,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含抗震改造)4895户,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全面完成边境8县(市、区)2572户农村老旧住房改造。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农房管控和村庄风貌引导,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南宁晚报 记者韩沛 通讯员黄诗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