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设企业超2万家
2022-01-14 10:04:43来源:南宁晚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五象新区2021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创历史最好水平 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设企业超2万家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新设企业超2万家

五象新区生机勃勃    本报记者黄维业摄

  昨日,记者从2021年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新闻发布会了解到,2021年,五象新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坚持高品质建设,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创历史最好水平。

  推进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 去年新设立企业逾2万家

  新区以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市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设为抓手,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2021年,南宁片区新设立企业突破20000家、同比增长200%以上,其中新设立外资企业数同比增长300%;实际到位外资接近6亿美元,是2020年同期的4.1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500亿元,在南宁市占比超过40%;中国-东盟金融城新增金融机构(企业)123家,累计入驻285家。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扩增量强存量。2021年,五象新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1亿元、同比增长12%;大力推动区层面重大项目、广西“双百双新”项目、市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强五象标志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中银金融中心、产投五象振邦产业园等65个项目新开工,前海人寿南宁医院、中国-东盟信息港小镇研发中心等15个项目竣工。全力助推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获认定自治区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占全区新认定总量的25%。

  聚焦攻坚硬核产业 新区税收亿元楼宇达9座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1年,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新突破,现代金融产业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加贸物流产业不断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在数字经济方面,扎实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已建成及在建项目55个,累计完成投资超308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加速聚集,数字经济企业超3300家。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在全区率先打造南宁市灵活用工监管平台,同步推进再生资源交易平台项目。率先推出国内首个集“企业身份码”、企业开办事项“17合一”、登记智能审批、惠企惠民“掌上办”等功能为一体的惠企惠民一站通系统。

  一批持牌金融机构区域总部正式落地,广西北部湾银行总行、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等搬迁入驻。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绿地控股集团东盟总部等一批总部项目加快建设。金光集团APP(中国)林务总部、Smart全球销售中心等跨国公司总部成功引进落户,新区税收亿元楼宇达9座。

  同时,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南宁综合保税区、邕宁新兴产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引进集聚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初步形成以芯片加工和半导体、LED、电路板、手机及配件制造企业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以及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天际新能源汽车项目1号、3号厂房主体结构封顶,南宁国人通信产业园加快建设;金泰克半导体存储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中科SMT等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

  推进生态宜居建设 主要路网已基本建成

  2021年,五象新区PM10、PM2.5两项指标均为全市各片区最优;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7.5%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度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跃居全市各片区首位。地下空间充分利用,建成复合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了多模式交通一体化;智慧技术应用广泛,打造了智慧小区、智慧办公、智慧校园等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建立了智慧建筑评价体系。

  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五象新区已建成“七纵四横”主干路网,7座跨江桥梁、3条地铁连接主城区,3条高速公路直达机场。主要片区路网已基本完成建设。给水及燃气管网基本能够跟进道路建设进度开展配套管网敷设工作。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目前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的有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南宁市三中五象校区、合景天汇广场小学等35所中小学校,其余学校将根据规划需求加快建设。建成优质三甲标准医院3家、在建4家。生活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建成4个邻家广场,宜家家居商场、五象万象汇开业运营。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以及五象湖公园、体育中心等文体娱乐休闲产业。(南宁晚报 记者廖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