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六个全面提质”之中国绿城 奋力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 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
南宁奋力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打造一体化绿城特色园林,持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图为百里秀美邕江。 本报记者黄维业 摄
我市积极推行垃圾分类,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图为飞凤市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本报记者黄红锦 摄
10月20日,在南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孙大光代表南宁市第十四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扎实推进“六个全面提质”的相关部署。“奋力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典范城市”是其中重要一项内容。
围绕中国绿城全面提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他们表示,坚持治水建城为民,打造亮点、破解难点,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使首府南宁更加宜居宜业。
打造一体化绿城特色园林
“近年来,南宁市全面深化、巩固、拓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文明程度与日俱增,市容市貌日新月异,市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不断增加。因此,市民对居住环境、打造一体化绿城特色园林有了更加美好的期盼和更高要求。”市人大代表,兴宁区朝阳街道秀和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彭英认为,城市园林景观与市民生活关系密切,群众向往着一步一景、步步皆景的生活场景。因此,推进“中国绿城”全面提质,打造一体化绿城特色园林的目标,是一件最能直接提高市民幸福感的事。
彭英建议,南宁市通过优化公园、绿地的花卉种类配套,增加观赏性,提升城市园林绿化品质,打造一个不同花卉、植物相互点缀的“绿色生活圈”,为市民创造更加优美、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彰显“宜居南宁”的城市魅力。“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有助于文明程度的提升,不仅让城市更有‘面子’,还更有‘里子’。”彭英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一体化绿城特色园林。市政协委员、广西国学学会执行理事长农志海认为,打造绿城特色园林要统筹融合江河湖山园及人文历史等,突出城市文脉赓续,提升园林绿化,构建具有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彰显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城市园林体系。他建议,南宁市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在打造城市园林体系时,融入壮乡和东南亚特色,通过规划设计,从生态角度体现地域文化,体现园林文化设计背后的文化底蕴,避免“千城一面”,让广大市民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
此外,展示绿城独具特色的园林体系还可以打破“任务式”地开展园林景观建设的模式,改为以装饰艺术的方式呈现,不定期进行动态的公共展示,如开展绿林文化艺术大赛、公共艺术节等,吸引市民参与,提高园林文化的感染力和传播力。
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市政协委员、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副局长闭百华认为,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快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建设是重要一环。“十三五”期间,随着“美丽南宁·清洁乡村”建设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但当前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建设仍存在各种问题。
闭百华建议,加快推进标准化管理,规范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处理工作机制,出台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规范等;建立分类投放要定点、分类收集要定人、分类运输要定车、分类处理要定位的“四分四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保洁制度,建设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确保生活垃圾“收得起来、运得出去、处理得掉”;持续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加强生活垃圾跨辖区长途外运处理全过程管理;加强乡村生活垃圾中转站、乡镇片区和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并确保稳定运行,做到农村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日处理。
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绿色生活成为新时尚。“近年来,青秀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成果显著,目前城区所有公共机构、住宅小区和相关企业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我们正计划将垃圾分类覆盖面扩大至沿街商铺、宾馆酒店、餐饮企业等,同时进一步提高市民分类意识,提高前端、中端、后端分类准确率,政府工作报告将生活垃圾分类列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治乱’之中,为下一步提升垃圾分类推广工作树立了目标、坚定了信心。”市人大代表、青秀区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黄捷说。
黄捷建议,未来可以在基层以各街道办事处为单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扩大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储备,同时组织第三方公司对城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考核,形成强有力的考评监督机制。在城区各住宅小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可按照30%的比例打造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点,进一步提高城区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扩大示范典型面。此外,还应有计划逐步推进厨余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做好垃圾分类执法工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全面铺开。
擦亮生态优势金字招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南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首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率先在全市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建成秸秆垃圾露天禁烧‘人防+技防’管理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首位,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河流湖库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五年来,上林县生态文明成果凸显。”市人大代表、上林县委书记蓝宗耿说。
蓝宗耿表示,上林县将坚持“生态为本”的发展定位,依托生态优势,优化发展生态产业,实现资源集约生态循环,大力推广中医农业技术,发展生态循环特色产业。以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为抓手,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打造“六零”农副产品,强力推进高产、高质、高效农业,打造超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带(园);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和森林县城,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首府南宁生态经济区定位,大力发展木材加工制造、木本香精香料精深加工、油茶和林下经济等产业项目和开展上林县国家储备林项目,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农收入,助推乡村振兴;用好丰富的优质水资源,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让人民群众喝上上林优质水。要在盘活“一亩地”、种好“一棵树”和做强“一瓶水”上全面提质,全力擦亮生态优势金字招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生态优势金字招牌。深化大气污染治理,严格管控扬尘污染、秸秆露天焚烧等大气面源污染,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提升‘南宁蓝’品质。”这一内容对市政协委员、广西新桂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甘惠云激励很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南宁蓝’品质,说到了南宁人民的心声、渴望和需求,尤其是报告中提到的‘金字招牌’更体现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甘惠云说。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南宁蓝’品质,重点是管控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的臭氧。”甘惠云说,臭氧,主要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物质在太阳辐射下进行一系列复杂反应产生。调研发现,当前我市对VOCs的管控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今后需尽快制订我市臭氧防控方案,并指导各县区制定实施方案,将臭氧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完善臭氧污染监管体系,突出重点及时开展VOCs监测和监管工作,狠抓污染治理设施收集率、运行率和去除率;加强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VOCs综合治理。(南宁日报 记者 尹海明 胡光磊 冯梓剑 吴青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