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2021-08-31 09:44:48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旅加速复苏,年旅游接待量全区第一; 走绿色环保工业振兴之路,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全区第二; 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全域旅游

     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桂林市第六次党代会谋划构筑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七星区大力开展漓江生态保护工作,对沿江多个城中村片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惠及上万人。 七星区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广西文旅融合龙头项目——融创桂林国际旅游度假区。 雁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永福县不断做大做强罗汉果、砂糖橘、麻竹等特色农业产业,使其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图为该县广福乡龙溪村群众正在车间里对采收的麻竹笋进行加工。李小林/摄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图为在桂林智神科技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组装产品。该公司生产的手持稳定器广泛用于摄影摄像领域,超过一半产品出口海外。 本报记者 李家健/摄

桂林:创建吸引全球的旅游产品体系

2015—2020年桂林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数据由桂林市统计局提供)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第一站就来到桂林,作出了“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重要指示。8月30日,中国共产党桂林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如何实现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5年来,桂林的地区生产总值累计达9500亿元,财政收入累计突破千亿元,实施重大项目1400多项、完成投资4400多亿元,年接待游客突破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超1800亿元……各项经济数据不断创新高。桂林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成功入选全国文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小康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桂林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当前,桂林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培育国际一流服务品牌,建设经济发达、城乡繁荣、社会文明、生态良好、城市宜居、人民富裕的世界级旅游城市。

  A 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8月29日,位于雁山区的融创国际旅游度假区热闹非凡,融创海世界、融创水世界、欢乐部落、壮美漓歌等景点游人如织。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景区6月26日开城以来,首周接待量就超23万人次,而景区年接待游客预计可达100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50亿元,解决就业2万人。

  桂林是国际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大趋势,也是桂林的大优势。一组数据能说明旅游为桂林带来的红利:桂林接待旅游总人数从2015年的4470万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1.38336亿人次,增长了2倍;旅游总消费从2015年的51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874亿元,增长了2.6倍。2020年,桂林市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速文旅复苏,接待旅游总人数达1.02412亿人次,居全区第二;旅游总消费达1233.54亿元,居全区第一。

  5年来,桂林市狠抓项目建设,引进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不断提升桂林旅游的品质。依托世界级旅游资源、名城优势,主动对接世界顶级大公司大品牌,通过“名城+名企”,引进海航、腾讯、万达、华润等大企业大集团,桂林航空公司、“一键游桂林”、融创文化旅游城、华润养生谷等一批高端项目,推动了旅游业态、品质和品牌“三个提升”,国际旅游市场、理念、人才“三个对接”,把桂林“散小弱”的景区景点不断整合升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实现品质化、高端化、品牌化、标准化,引领高端旅游发展新风向。

  “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是一场持久战,到2025年,桂林市要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级旅游城市,成为国际高端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桂林市委书记周家斌说。

  B 工业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8月28日,记者在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采访时看到,两侧厂房鳞次栉比,各大项目加快建设步伐——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二期厂房已安装14条国内知名品牌手机生产线,桂林华为合作区电子标准厂房A1—A5号已经封顶……

  实体经济是一座城市的立身之本,高质量的工业发展是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有力支撑。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引领,走绿色生态环保的工业振兴道路,这是桂林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5年来,桂林市积极开展“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技术创新等工作,优利特等7家企业获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全区第二;智神等50家企业入选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区的20.4%;组织推荐50家企业申报国家或广西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占全区的1/4;组织推荐桂林南药等14家企业申报国家或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桂林市委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以上。

  此外,桂林市还通过组建经开区、高铁园,拓展高新区,市属园区总规划面积扩大到510平方公里,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75%,较“十二五”提升10.2个百分点,构建了三区引领、多点支撑、齐头并进的“345”工业发展新格局。经开区成为全区首个国家级绿色园区,发展新动能加速集聚。

  在招商引资方面,桂林市招大引强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引进华为、格力、融创等一批知名企业,实现了单个产业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历史性突破。5年来,全市新签项目1165个,共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35家。

  C 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强化

  “刚从地里采摘的葡萄,大家可以下单了。”8月27日,2021年毛竹山葡萄节云上推介会在全州县才湾镇的毛竹山村举行,网络直播吸引了10多万人观看。今年毛竹山村的300亩葡萄已经被各大线上线下平台厂商预订,农民不再为销路发愁。同时通过与旅行社合作,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

  目前正值南方各类瓜果丰收,田野上忙碌的身影成了一道道风景。一条条产业路如盘龙游走在山间,农田里瓜果遍地,扶贫车间热火朝天;再看村庄风貌日新月异,人人安居乐业。桂北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唱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5年来,桂林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共实现29.7万贫困人口脱贫、5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从6.95%降为0。90%以上的脱贫户有了特色支柱产业;2.99万脱贫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出了“穷窝”;2.6万多户脱贫户通过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心房”,拥有了幸福新生活;19.6万建档立卡家庭子女得到精准资助;近5万农村脱贫人口喝上了放心水;医疗卫生室村级全覆盖,脱贫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

  桂林市创建了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和相关产业要素,以国家5A、4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以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为骨干,以各级各类示范点为引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旅游精准扶贫工程。全市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农村人口有23万人。

  桂林市坚持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引领,打造提升一批文化名镇、旅游小镇、产业强镇,扎实推进一批田园综合体建设,精心培育大桂林8条生态休闲旅游精品线路,联动县域、乡镇、街区、村屯,构筑了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振兴,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筑牢了乡村基础。

  D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漓江是桂林人的母亲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5年来,桂林市扎实推进漓江“治乱、治水、治山、治本”,漓江生态不断改善,流域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干流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坚持依法保护、系统治理,严厉打击取缔采石挖沙、污水直排等非法行为,关停漓江流域所有采石场,拆除漓江沿岸各类餐馆和违法搭建,清理整治漓江水域网箱养鱼,关停禁养区内千家养殖场。漓江“三统”改革全面完成,“四治”工程全面推进,“四乱一脏”全面整治,漓江游船实现30年来最大规模提档升级,漓江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此外,通过大力实施“净水、补水、壅水、引水”工程,桂林投入60多亿元实施生态补水调度工程。如今,在青狮潭水库、思安江水库的基础上建成斧子口、小溶江、川江3座水库,全面提升了漓江水质、全力确保漓江水量。游客们即使在冬季枯水期,也能看到象鼻山“大象饮水”的美景。

  据统计,桂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4%,成为全区唯一连续6年完成大气环境质量考核指标的城市;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2020年位居全国第二;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全流域保护漓江、全覆盖整治漓江、全方位提升漓江。如今的桂林实现了漓江生态环境、绿色产业、民生福祉的协调发展和全面共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漓江生态保护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桂林成为首批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国家级低碳城市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E 红色资源不断挖掘

  8月27日,位于全州县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来自全区甚至全国各地的参访团络绎不绝。大家慕名而来,实地缅怀先烈学习历史。湘江战役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也是关乎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

  桂林市始终把挖掘红色资源放在全市发展的重要地位,全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持续推进湘江战役文物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研究,深挖红色资源的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推出“湘江红遍”三部曲等一批红色题材文艺作品。打造了桂剧《江姐》《燕歌行》《马前泼水》和彩调剧《自家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作品。

  与此同时,“跟随总书记步伐·心怀国之大者”“抗战文化城·桂林保卫战”等9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成为“爆款”,其中,“血战湘江·突破包围”精品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旅游精品线路”。

  2019年9月,“三园三馆”项目顺利落成,截至今年8月,已接待参观人数超6.5万批次、1109万人次。同时,“红军长征文化遗产廊道”和“界首渡江遗址公园”一期项目,已于今年7月1日前竣工,成为桂林的红色新地标。(广西日报 记者 李家健 通讯员 蒋 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