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丹讯 南丹县把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作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助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正常化、常态化开展,让非遗保护成果为人民共享。
开展县域非遗资源调查研究,初步建立南丹县非遗声像图文数据库。对市级以上的23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档案”专属管理,搜集整理声像图文资料,每年跟进更新完善。库存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照片1.7万张,音视频资料2032GB,文字资料14万字;编撰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南丹卷)》。累计搜集整理、参与制作非遗专著刊物9部、非遗影像79部。
构建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机制,依照活态原则实行保护传承。增建文化平台,加强项目保护,累计投入383万元,建起“生态博物馆”“生态保护村”“传承展示馆”“保护传承基地”系列文化平台、各类传习场馆18处,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非遗+扶贫”“非遗+旅游”“非遗+产业”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坚持开展民俗节庆文化活动。举办白裤瑶年街节、壮族蚂拐节和壮族敬牛节等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充分展示白裤瑶、壮族、苗族等特色民族文化,搭建起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相互链接的平台,出现非遗与节庆经济蓬勃发展的繁盛景象,提升了群众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
持续打造非遗进校园“名片”。里湖瑶族乡王尚小学、吾隘镇中心小学、南丹县第四小学等学校,每周都开设民俗传统文化和技艺传承班,邀请非遗传承人讲授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敲铜鼓、打皮鼓、打陀螺、跳铜鼓舞、吹牛角、板鞋舞等学习活动,并编写校园专用乡土教材3册。
踊跃参加对外展示交流活动。加强文化遗产精品创作,扩大对外展演展示和交流活动。近年来,该县组织壮、瑶、苗等风情展演队,参加县内外壮族“三月三”等活动;搜集整理的传统非遗节目,多次参加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展演,屡屡斩获奖项。(韦 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