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2021-06-30 10:26:0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呵护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青山绿水生态美。图为龙脊梯田美景。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打造“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龙胜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鼓励群众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扶贫主导产业。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依托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让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图为泗水白面瑶寨歌舞迎客。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当前各个学校校舍、教育教学设施焕然一新。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大力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打造一批示范点。图为宛如人间仙境龙脊镇岳武村。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跨越发展

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了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惠及脱贫群众2600多户8000多人。图为乐江镇江口村的侗年节吸引众多游客。

  韦吉阳

  盛夏的龙胜,处处葱葱郁郁,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龙胜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生态金不换”的殷切嘱托,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桂林建设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专家确定桂林的发展定位,龙胜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闯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跨越发展之路。

  龙胜与怡海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期间,该集团在康养、滑石矿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投资50亿元以上;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些重大举措是实施全域旅游生态游顶层设计与创新全域旅游资源开发的积极探索。

  1 千年梦圆,摘掉贫困帽子

  历史上,贫穷和落后曾是龙胜沉重的代名词,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是龙胜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茅草房、树皮房,曾经是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大寨村群众的真实写照。人均年纯收入增长至2020年底的1.5万元,大寨村之变正是龙胜告别绝对贫困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龙胜向绝对贫困发起了总攻,举全县之力,用非常之策,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脱贫攻坚期间,退出贫困村59个,脱贫贫困人口45147人,实现贫困村、贫困人口双“清零”,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每一株厚朴都是摇钱树,现在每公斤厚朴药材能卖到10元,一亩地能种植200余棵厚朴,每棵每年能产生3-4元的经济效益,25亩的厚朴一年仅间伐就收入2万多元。”提起厚朴种植,这里的村民说起来就眉飞色舞。在该县的伟江乡甘甲村,曾经的穷山窝成了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同时,龙胜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致富之源。立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与市场需求,鼓励贫困群众发展县级“5+2”和村级“3+1”扶贫主导产业,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打造了20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惠及贫困人口2600多户8000多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扶贫产业奖补资金1.15亿元,到2020年底全县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9.22%。

  “搬到城里后,日子有奔头!”2017年,龙宪福一家从深山搬到县城,现在在县城滨江公园旁经营一家快餐店。住上新房子,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这位朴实的侗族老伯笑得比蜜甜。通过落实好配套服务设施,龙胜9311个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搬迁实现脱贫。

  2 勇闯新路,守护好绿水青山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龙胜以“两山”理念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思路,发展力求经济发展高质量、高效益、有可持续性,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同时,注重推动产业创新,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生态富民,生态惠民。

  龙胜以特色生态养殖为抓手,依托好山好水的天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业。依托龙胜特有的自然优势及气候条件,该县积极推广“两茶一果加特色养殖”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罗汉果等经济作物种植以及风鸡、翠鸭等特色养殖,形成种植养殖区域化。

  “十三五”期间,龙胜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达97个。稳步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继有机云耳、海松生态黄牛、扬之水有机茶叶之后,又有龙胜凤鸡、地灵花猪、青钱柳、野竹笋相继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全县有机农产品总数达到8个;继龙脊茶叶、龙脊辣椒、凤鸡、翠鸭、地灵花猪之后,龙胜红糯成为第6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产品。

  为了加强源头地区的生态保护,龙胜以维护桑江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资源重点开发区等区域的生态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81.76%,位居全区前列。

  龙胜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治污项目建设,完成147条河流、19座水库的核查工作。对全县大小河流继续实施全面禁止采砂挖石,“十三五”期间禁止新批新建水电站,严厉打击非法捕鱼行为,实施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整治。不断加大工业废水治理、节水灌溉、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矿山恢复治理等生态建设力度,实现全县地表水、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龙胜蓝”在该县已成为常态。龙胜大力开展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环境质量预测预警,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展现出天蓝、地净、山绿、水清、空气清新的“龙胜蓝”美丽景象。

  3  薪火相传,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近年来,龙胜各族自治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打造“红色”品牌,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了红色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路子。昔日的穷乡僻壤、深山老林,如今依托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开发,让生活在此的群众逐步摆脱了贫困,走上小康之路。

  泗水乡周家村白面瑶寨的“红军岩”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天都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当年红军长征经过时,在这块巨石上写下的“红军绝对保护瑶民”标语至今依然清晰可辨。

  白面瑶寨是典型的红瑶传统文化聚集地,也是龙胜最早开发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点之一。近几年,龙胜将白面瑶寨作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开发项目实施点,利用当地“民族+红色”的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发展旅游市场,对古民居进行了特色保护与改造,并引进企业在当地大量种植观赏花卉,形成一片独特的梯田花海,结合特色村寨的民宿、红色传承,书写了新的旅游篇章。

  如今的白面瑶寨,很多村民做起了农家乐,一年数十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让白面瑶寨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当年,红军曾向当地瑶族群众许诺,要让大家“人人有田,个个有山”,如今村民们欣喜地说“红军当年许下的诺言实现了。”

  “龙胜各族人民对红军有着深厚的感情。”龙胜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长征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龙胜将一如既往地学习好、宣传好、继承好、弘扬好长征精神,站在新的起点,龙胜正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努力开创生态美、百姓富的新未来。  

  (本版图片均由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