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守护大自然的甜蜜馈赠 ——三级部门联动为南宁武鸣沃柑提供特色气象服务
2021-06-09 12:44:55来源:广西日报编辑:杨永娟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周 映  通讯员 曾 涛 韩嘉乐

  沃野千里,橘林如海。眼下,南宁市武鸣区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农场——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的3000多亩沃柑树已挂满了绿色幼果。

  武鸣区位于南宁市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光、热、水、土资源配置优势突出,是广西最大的富硒宝地,有着沃柑生长最完美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成为全国沃柑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区)。2020年,武鸣区沃柑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年产量100多万吨,年产值超百亿元,撑起了武鸣区农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今年春节前夕,7.68吨武鸣沃柑启运文莱,这是武鸣沃柑首次出口东盟,广西“果篮子”开拓东盟市场再添新成员。

  “中国沃柑看武鸣”。优质武鸣沃柑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当地气象部门的贡献。他们不断适应乡村振兴战略新要求,以气象之力守护这北回归线上的甜蜜馈赠。

  “武鸣夏天天气多变,病虫害短短几天就会达到繁殖爆发期。”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增桂表示,一次打药需花费8万元,依靠精准的天气预报,果园已实现精准打药,有效节约成本。

  “武鸣沃柑在各生长期内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高温、大风、洪涝等。”武鸣区气象局局长陈瑜琨说,如何利用天时,提高沃柑产量、质量是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三级气象部门联动,与示范区合作创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打造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农场。以全链条的智慧直通式气象服务,守护沃柑生长、开花、结果直至上市。

  气象部门在园区内建立了农业气象观测站,并设立滴灌气象服务试验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区,为开展农业智慧直通式气象服务、制定沃柑生产气象指标等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原始数据。构建新型服务体系,包括大喇叭、户外LED显示屏、触摸屏、微信公众号、App等,将园区天气预报、农用天气预报等信息服务直通基地领导、技术人员、工人,辐射周边农户。除此之外,还和公司共同探索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气象预报、沃柑品质优估气象条件配置与对策等技术。目前现代农业的防灾、减灾、节本、提质等成效已初步显现。

  园区和农户利用短期天气预报,不仅可以适时滴灌、有效降低高温、干旱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而且可实现增产、节本、提质、增效;利用月、季度、年尺度天气气候变化趋势的预测,为果园安排不同比例果树开花、坐果、成熟,实现错峰上市销售,在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气象部门为沃柑产业提供的服务保障,远不止单一的天气预报预警服务。从2018年起,南宁市气象部门就着手开展武鸣沃柑气候品质认证相关工作,通过对沃柑种植各阶段的跟踪观测,采集生长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分析,制定了《南宁市武鸣区沃柑气候好产品评定技术标准》,并于2020年通过专家评审。

  根据该标准,经过严格的计算、评定,今年1月5日,广西起凤橘洲生态农业公司出产的沃柑获得了“特优”气候品质证书,这也是南宁首个获得“气候好产品”评定证书的农产品。

  虽是一张小小的证书,却给评价果品是否优质增加了一项新的指标,为提升沃柑生产效益注入了活力。罗增桂认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对武鸣沃柑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种植户来说,有了气候品质认证,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消费者在选购时,也多了一个判断依据。”据他测算,经评定的沃柑每公斤价格可提高0.5元。这也为武鸣沃柑走出国门,出口文莱走向东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除此之外,气象部门一直在探索服务方式,提升服务内涵,2020年与示范区签订了气象服务合作协议,建设了起凤橘洲人工增雨作业点,这也是气象为乡村振兴服务的具体举措之一。去年武鸣区降水偏少程度打破1960年以来历史纪录,但因为有建在果园里的人工增雨作业点,气象部门精准作业,有力缓解了旱情。

  “今后这里就是一个气象科普点。”陈瑜琨指着陈列火箭发射架的位置介绍,周末不少人会选择到郊外观光采摘,将气象科普等气象因素有效融入农业观光体系,可以借力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人群,全面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综合能力。

  今年,武鸣沃柑预计投产40万亩以上,将跻身“身价百亿”水果大产业。

  除了气象服务,气象部门还将与起凤沃柑产业核心示范区深化合作,服务乡村振兴,共同打造集休闲、观光、研学、气象科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把气象元素充分融入农业观光体系,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