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的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产业基地。 宾 鹏/摄
本报记者 邓盛龙
小满时节,骄阳似火。
广西先进装备制造城(玉林)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园区超华玉林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箔和1000万张高频覆铜板产业基地项目(一期)建设现场,施工车辆穿梭往来,奏响一曲项目加速推进的“进行曲”。
该项目总投资122.6亿元,是玉林又一“东融”重大产业项目。项目计划在玉林建设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铜箔和1000万张高频覆铜板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产能和最先进的电子铜箔单体生产基地。
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超华项目是玉林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抢抓新发展机遇,加快“东融”“南向”开放发展,打造“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以开放发展育先机、以工业振兴开新局的生动实践。
“两湾”融合,交通先行。作为北部湾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玉林市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两湾”联动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重要作用。为此,玉林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建高铁、修机场、造码头”三件大事,加快构建广西“东融”重要通道和区域枢纽。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随着南玉高铁全线开工建设、玉林福绵机场建成通航、铁山港东岸码头加快建设,玉林人梦寐以求的家门口高铁梦、航空梦、港口梦渐渐成为现实。近五年来,玉林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超100亿元,建成玉湛高速等一批出省东融大通道。加速形成的立体交通格局,从根本上重塑了玉林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发展优势。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去年7月,总投资约1300亿元的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落户玉林龙潭产业园区。“这是迄今玉林市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对于进一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优化玉林乃至广西产业结构,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玉林龙潭产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祥海表示。
始终坚持全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为推进产业“东融”,玉林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银行指标体系,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强化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十三五”期间,该市共招商落地项目1246个,项目总投资3823.49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489亿元。其中,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签约项目和到位资金占据半壁江山。
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该市出台促进工业投资、产业发展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千方百计培植“工业树”、繁茂“产业林”。近年来,共引进工业项目341个,累计到位资金446.4亿元,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0.5%。同时,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正威新材料产业城、柳钢中金500万吨不锈钢产业基地、70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等超百亿千亿元重大项目落户加快建设。
在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下,该市机械制造、新材料、大健康、服装皮革四大千亿产业加速集聚,铜基新材料、不锈钢、新能源材料3个临港千亿级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今年2月,玉林获评为2018—2020年度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市,获奖励工业项目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1亿元。
始终坚持抓优质项目谋高质量发展。“十三五”以来,自治区层面和市层面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新开工重大项目1223个,竣工462个。其中,列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总数量达207项,总投资达3167亿元,完成投资968.9亿元,位居全区前列。特别是2020年全市列入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数量达154个,创下历史新高。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玉林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高于全区、全国平均水平,综合实力稳居全区第一方阵,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840.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61.0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302元增加到1.772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642万元增加到3.7362万元。
1 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1950年 11053
1978年 91192
2012年 11020782
2020年 17610845
2 财政收入(单位/万元)
1950年 687
1978年 8900
2012年 1003589
2020年 1640371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位/万元)
1950年 692
1978年 8900
2012年 655709
2020年 1017711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1950年 130
1987年 321
2012年 22171
2020年 37362
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1950年 65
1978年 120
2012年 7269
2020年 17721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中共玉林市委宣传部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