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五年“三级跳” 广西林业总产值跃居全国第二
2021-03-04 09:07:45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颖倩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五年“三级跳” 我区林业总产值跃居全国第二,木材加工、林下经济和森林旅游形成千亿元集群

  本报记者 王艳群  通讯员 张 雷

  人工林面积、木材产量、国家储备林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以及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蓄积量居全国第一;

  首创林权流转合同鉴证凭证贷款试点,创新推动金融信贷资金落地800多亿元,完成全球首例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

  林下经济、林业生态旅游携手崛起,晋升千亿元产业,与木材加工业一起形成“千亿元集群”;

  ……

  牛年伊始,广西林业传出喜报:“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8%,2020年超过7500亿元,五年实现“三级跳”——从全国第五位跃升到第二位。

  生态产业化:

  产业集群加快形成

  春日暖阳下,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容县高林公司中(高)密度纤维板技术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建成后将成为纤维板行业标杆。

  “十三五”期间,我区木材加工产业异军突起,已建和在建的木材加工园区多达32个;1222个各类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园)中,入园企业有2400余家。南宁、贵港、玉林已形成绿色家具家居产业集群,桂林、柳州、百色集聚为木竹制品产业集群,梧州、河池、防城港则重点打造了林产化工产业集群。

  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木材加工和造纸产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人造板年产量5000万立方米,年均增长10%,居全国第三位。

  通过建设“定制药园”“定制菜园”,建基地、做品牌、拓销路,我区林下经济产值去年达到1235亿元,年均增长11.6%;通过打造“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举办森林康养论坛,建设精品示范基地,林业生态旅游产值达到1300亿元,比“十二五”末同比增长6倍多。

  产业生态化:

  造林功能全国领先

  “十三五”期间,我区大力实施林业“金山银山”工程、“绿美乡村”建设,深入开展森林城市系列创建活动,林业生态建设领跑全国。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个设区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批“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美丽乡村”争奇斗艳。

  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生态价值三大林业指标持续增长。5年间,我区每年植树造林300万亩、义务植树8000万株以上,森林蓄积量年均增加3900万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年均增加600亿元。去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森林蓄积量达到9.35亿立方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到1.5万亿元,林木采伐许可证发证蓄积量达到4200万立方米、超过全国总量的40%。

  绿化生态改善的同时,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我区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产业,油茶种植面积达到823万亩,居全国第三位。54个贫困县林业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林业生态扶贫、产业扶贫累计带动120万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治理现代化:

  林业强区迈步坚实

  “十三五”期间,我区首创林权流转合同鉴证凭证贷款试点,通过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创新公益林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去年,全区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61亿元,政策性森林保险投保面积1.45亿亩,专业合作社1800多家,入社成员超过4.5万户。创新推动金融信贷资金落地800多亿元,发起筹建10亿元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森工基金,搭建广西国控林投自有融资平台,完成全球首例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

  在全国率先建立“空天地网”一体化动态监管体系,形成精确度最高的林地“一张图”;天然林全面停伐,公益林面积达到8178万亩。石漠化面积减少比例、治理成效稳居全国第一。目前,我区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223处,全球首次野化放归人工繁育黑叶猴、瑶山鳄蜥,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位。

  进入“十四五”,广西将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治理现代化”为主线,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支撑,以建设全国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力争到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6%以上,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万亿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