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博物馆“搬进”学校 历史文物“活”了
区博物馆通过馆校联合等方式,让更多孩子了解文物和历史
区博物馆的老师为具盘村小学的同学们带去精彩的历史文化主题课 (区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陈蕾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而博物馆丰富的资源可以拓展学习领域,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于2018年5月因改扩建工程暂停陈列大楼开放服务。在闭馆的两年多时间里,该馆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公众服务丰富市民群众生活,更通过馆校联合、打造教育项目品牌等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与馆藏文物面对面,倾听那些隐藏在岁月里的故事。
博物馆主题课堂走进乡村
11月3日,柳州市三江县独峒镇具盘村格外热闹,区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进乡村”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将“瓯骆遗粹——广西百越文化文物图片”流动展览送到基层群众家门口,通过专职讲解员及志愿者的讲解,一件件广西精品文物动人的故事吊足了村民们的胃口。
在当地具盘村小学,校园操场变身广西历史文化大课堂。区博物馆的老师们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该馆研发的《认识博物馆》和《穿越古今话海丝》两堂主题课,带领同学们穿越历史长河,接触鲜活生动的历史。
当天不仅有生动有趣的主题课,同学们还一起学习了文物讲解知识,并尝试担任博物馆讲解员,在流动展览中小试身手。大家积极地参与活字印刷、投壶、涂色等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活动,在欢笑声中感受和体验精彩的博物馆文化。
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区博物馆主题课堂让乡村孩子对家乡的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实际上,每逢重大节庆、中华传统假日、博物馆日等特殊的日子,在广西各中小学校园中,都能看到区博物馆的老师们在校园开展活动的身影。
据悉,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馆校合作,区博物馆已经与3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良好的共建合作关系,并从广西历史文物精品中提炼教育资源,推出了包含“物说广西历史文化”“民族团结教育”“快乐中国节”和“广西红色故事”四大系列课程的“瓯骆学堂”教育项目,促进广大青少年对广西本土特色文化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认同。
此外,区博物馆还将现有的课堂加以充实和细化,打造了“文化遗产周周学”“跟着博物馆游广西”“暑期欢乐营”“关爱农民工子女”“唱响家乡‘三月三’”“品味广西”“博物馆职业体验营”“红领巾志愿者”等适合不同年龄群体的近30个特色教育品牌,并量身订做讲解内容,开发了集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于一体的200多个课程。
特色研学游打开博物馆“围墙”
在积极开发主题文化课程、走进校园的同时,区博物馆还于2016年推出第一条“跟着博物馆游广西”研学旅行项目。该馆也是广西首家推行研学旅行项目的博物馆。项目路线针对青少年学习认知特点,联合各家文博单位,将“读景、读书、读史”与“游历、游玩、游学”紧密结合起来。
截至目前,区博物馆已经围绕传播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保护等主题,开辟了“海丝文化——小航海家之旅”“传承红色文化争当追梦人”“行走滇桂——探秘茶马古道”“行走鄂桂——楚越文化寻踪”等8条主题研学线路。4年来,近千名青少年学员“走”过广西、广东、湖北、云南四省区20多个市,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假期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区博物馆还开设了“云手工”“云课堂”“云展示”等系列线上教学及直播活动,博物馆老师化身“网红”主播,让更多群体参与到无缝对接的“互联网+博物馆”教育模式当中。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