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2020-10-22 14:47:11来源:广西新闻网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1日讯( 记者 谢琳琳 实习生 张日香 汤采璇)在第24届学生用品交易会暨第九届广西教育装备展上,记者在“2020年全区中小学创新、特色实验室优秀案例展示区”看到,来自全区各地的中小学展示了各具特色的实验室 ,有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有的主打环保理念,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铜鼓传承班表演打铜鼓。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琳琳摄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打陀螺是白裤瑶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活动,集民族性、竞技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 实习生 张日香摄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学生手中的旋转陀螺。实习生 张日香摄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南宁市体强路小学“可回收物手工创新实验室”里用各种回收物仿制成的编钟、大鼎。实习生 汤采璇摄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南宁市体强路小学老师讲解“编钟”的制作过程。实习生 张日香摄

废纸变“青铜器” 广西中小学特色实验室创新亮点多

  南宁市体强路小学学生利用废纸做成的各种手工特色物。实习生 张日香摄

  在展区入口,来自河池市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生的学生摆起铜鼓阵,鼓声时而浑厚时而辽远,仿佛来自远古的旷野呼唤,传递着古老的文化密码,这是该校铜鼓传承班的表演。铜鼓是白裤瑶最崇拜的神器,在白裤瑶的文化里,它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陀螺传承班的孩子们还现场表演了打陀螺,绳子用力地往地上一抽,陀螺稳稳当当地在地板上旋转。手法娴熟的还能将陀螺从地面上转移到自己手中,在掌心稳稳旋转。记者在采访中获悉,里湖瑶族乡中心小学将白裤瑶铜鼓文化、陀螺文化、皮鼓文化、服饰文化等瑶族特色文化带进课堂,让学生们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宁市体强路小学“可回收物手工创新实验室”里,摆放着两个“青铜鼎”和一架“青铜编钟”,该校参展的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泛着古铜色金属光泽的器物,全部都是用废纸制作的。该校“可回收物手工创新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利用硬纸皮、泡沫板、破旧的菜篮、奶茶杯等可回收物,在轻黏土的配合下,仿制了一系列“青铜"制品,如大鼎、编钟、酒杯、装饰画等装饰物件。亲手制作出“青铜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青铜文化的魅力,也培养了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意识。除了“青铜器”,该校的师生们还收集废旧纸张,在制成再的生纸上面作画、写字,做成书签、扇子等。孩子们在数次实验中掌握了再生纸“造纸术”,变废为宝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

  桂林市第十二中学“和·合”陶艺室里,摆放着师生共同制作的精美陶制工艺品,孩子们现场展示了捏泥、拉坯等陶艺制作过程。“让学生与泥与水的亲近中,唤醒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看起来很平常的拿拿捏捏中去塑造美商。”记者了解到,这是桂林十二中“和合”陶艺课程的初衷。

  南宁市白沙路学校的中国山水画特色实验室里,三面壁上都挂满了国画,该校的学生现场挥毫,在纸面上勾勒线条、点染色彩。据了解,该校的所开办的山水画特色实验室,旨在传承民族艺术与传统文化,以创新艺术教学发掘艺术特色资源为方向,推动中国山水画艺术走进校园,面向生活,面向当代艺术教育。

  百色市右江区第十小学创客悦木工坊里,摆放着精美的木座椅、木水车、木房子等手作器物,该校的学生经过精巧构思、巧手搭配下,对原始木料进行创新设计、艺术加工,涂画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或者装饰画,创造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精美木艺品。

  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第一小学“魅力扎染工作坊”里,展台摆放着四个装着不同物品的小碟。该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四种物品都是扎染时要用到的染色原材料。该校把“扎染”作为学校的本土艺术特色教学,开展“魅力扎染”的兴趣小组课程,将扎染技艺融入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价值维度解析民俗文化的精髓。

  龙州县民族中学天琴传承基地实验室里,学生们熟练地拨着琴弦,进行现场弹奏演唱表演。据了解,龙州县民族中学多年来十分注重民族文化传承,以“天琴音乐”为核心,由点到面,形成天琴舞蹈等为重点内容的非遗文化传承工作。

  在梧州市中山小学木偶文化室里,学生们呈现了一场活灵活现的木偶剧表演。据了解,2017年,该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偶剧为载体,积极探索“木偶剧进课堂”的渠道,在音乐、美术等学科渗透木偶剧知识教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