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 找准症结把准脉
2020-10-16 10:24:03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赵滢溪

  本报记者 袁 琳

  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精准施策,稳扎稳打,推动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扶持谁

  ——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

  围绕“扶持谁”,2015年10月,广西组织20万名干部进村入户,以“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工作方法为举措,以制定识别指标和财产检索为突破,以“两评议、两公示”为保障,以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载体,拉开“史上最严”的精准识别工作。

  对488万农户、2000多万农民进行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逐户评估打分;对农户进行财产检索,存在“有两层以上精装修住房”“有经营公司或其他经济实体”等8种情形者,原则上采取“一票否决”……

  “我区建立了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展财产检索,把采集到的约2000万条农户信息,与各部门提供的1900万条检索数据经过734万亿次比对后,进行二次核查,剔除不符合条件农户20多万户。”自治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广西精准识别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了重要批示。

  2016年开始,广西建立起一支1.7万人的五级扶贫信息员队伍,在全国率先开展动态调整工作,同步对建档立卡数据质量核实核准、信息常态化更新。国务院扶贫办认为,广西统一设计市、县、乡、村、屯五级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流程,其质量及扶贫对象精准度排全国前列。

  谁来扶

  ——“三位一体”汇聚最强帮扶力量

  围绕“谁来扶”,广西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汇聚起最强的帮扶力量。

  “十三五”以来,广西各级共选派7.6万多名干部驻村帮扶。同时,还落实52.3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活动,结对帮扶157万户贫困户,联系120多万名贫困户学生,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贫困户学生全覆盖。

  26家中央单位全覆盖定点帮扶28个国定贫困县;自治区、市、县共9112家单位定点帮扶5379个贫困村。驻桂部队也投入扶贫经费5700余万元,并协调地方政府、社会资金近1.7亿元,积极参与脱贫攻坚。

  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共同发起“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2016-2019年,全区共有3万多个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全社会凝心聚力面向贫困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

  科技特派员也活跃在八桂千山万公式。2016年以来,广西累计选聘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近1.2万人次,形成适应不同片区、不同产业科技需求的“科技特派员+”产业科技扶贫模式,让科技服务延伸到了所有贫困村。

  怎么扶

  ——精准施策帮扶到户到人

  围绕“怎么扶”,广西针对贫困人口不同情况、不同致贫原因、不同贫困类型,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精准施策,帮扶到户到人,致力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通过打响“四大战役”,打好“五场硬仗”,以及多种扶贫方式组合拳,把帮扶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实惠。

  2019年5月,广西印发“四大战役”总方案和各战役作战方案,正式打响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饮水安全“四大战役”,补短板,强弱项,攻克最后堡垒。

  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广西采取非常举措,统筹人力、物力、财力,精锐出战、挂牌作战,啃下最后的硬骨头——深度极度贫困堡垒。

  坚持加快脱贫进度和巩固脱贫成果、防止产生新贫困“两手抓”,广西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稳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切实帮助一批贫困劳动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开发一批适宜贫困劳动力的工作岗位,组织一批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增加劳务性收入。

  如何退

  ——“五严”措施确保应退尽退

  围绕“如何退”,广西对扶贫对象采取“五严”(即严计划、严标准、严程序、严评估、严销号)退出措施,做到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应退尽退,精准退出。扶贫对象退出后,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继续保持攻坚态势,巩固发展脱贫成果。

  多年来,广西致力于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