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丰收时节看“三农”
2020-09-15 09:06:56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唐志强责编:宋姝君

丰收时节看“三农”

  茉莉花香飘四海。

丰收时节看“三农”

  鱼儿肥美心头喜。

  这是丰收节来临之际,广西交出的“三农”成绩单。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53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排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7元,名义增长5.5%;春收粮食实现单产、面积、总产量“三增长”;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连续9个月环比增长;水产品产量161万吨,同比增长5.1%;先后7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视察广西时作出的“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对表推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等重大历史性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全区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亮点闪耀,成果丰硕。

  1 疫情防控保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我区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大力发展秋冬种马铃薯,稳定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抓好春耕备耕,做好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的需求预测、储备和调剂,推动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220万亩。据国家统计局公告,今年我区早稻播种面积1207.8万亩,同比增长4.86%,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新增50万亩早稻种植任务,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确保社会稳定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碗里的肉”事关群众舌尖上的幸福。为加快生猪恢复生产,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统筹落实资金12亿多元,召开一系列培训班、现场会、推进会,支持恢复生猪生产,扎实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推动牧原股份、海大集团等一批大型农牧企业落户广西。二季度末,全区生猪存栏已恢复到2017年底存栏数的75%以上,连续9个月实现环比增长。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硬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迅速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全面部署疫情防控、稳产保供等工作。出台“菜篮子”产品生产和销售工作的10条措施,畅通各地农资运输渠道。出台11项措施扎实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争取全区农合机构累计发放涉农企业贷款金额188亿元、发放农户贷款金额300多亿元等,快速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于4月初全数复工。组织家禽、砂糖橘、水产品促销“三大战役”,举办广西新型经营主体“献爱心·助脱贫”农产品大采购、“百家中国农产品流通企业进广西、保供给、抗疫情、助脱贫”等活动,及时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累计发出13班直达冷链专列共2600吨果蔬生活物资支援湖北。

  2 产业扶贫促丰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印发《产业开发专责小组2020年工作要点》《全区农业产业扶贫2020年工作要点》等系列文件,组织召开全区脱贫摘帽县产业扶贫工作会等系列会议,调整优化特色产业目录,开展产业扶贫培训班3545期,培训16万多人次。目前,全区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7%。全区已脱贫的450万人中,有426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占脱贫人口的94.7%,高于全国72%的平均水平。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还组成专项工作组,对有扶贫开发任务市县开展定期督导,对挂牌督战县、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113个贫困村进行暗访。为推进定点扶贫,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增派10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安排定点扶贫资金250万元,该厅领导带队深入定点扶贫村调研指导,组织该厅机关和下属单位到贫困村开展帮扶活动20多次。

  为发展富民乡村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积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目前,全区共有在建区市县三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20个。推动农牧渔业加工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快速推动全区休闲农业复工,推动新创50个自治区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首次大规模组织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建设,扶持45个县区实施430个项目,己下达开工项目100多个。

  3 特色农业助丰收

  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提出:“前端抓好技术支撑,中间抓好生产组织,后端抓好市场营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持续开展国家首席科学家(院士)科技支撑广西现代优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先后邀请袁隆平等30多位首席科学家(院士)莅桂指导。深入实施优质种业提升工程,上半年完成水稻、玉米和蚕新品种审定340个,审定品种有望再创新高。落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年度建设经费3395万元,推进技术联合攻关。启动实施广西乡镇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2020年定向培养乡镇农技骨干279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发展行动,全区目前有效期内的“三品一标”总数达2189个。组织实施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总数累计达147个,位列全国第五。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装备配套率超过95%。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监管,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越来越多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受到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现代农业园区是现代农业的样板。目前,全区累计成功获批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申报5个中国特色农业优势区,已累计获批13个,位居全国第一。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成效显著,全区建成区、县、乡、村四级示范区(园、点)13851个,其中自治区级核心区339个。各级示范区带动贫困户超过28万户,户均增收达1890元。

  农业经营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业体系和生产体系的质量。我区深入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成长计划,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453家,其中国家级38家、自治区级200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9个。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5.9万多个,全区家庭农场达1.4万多家。

  品牌强农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重点培育“广西好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区累计发布区域公用品牌199个,品牌总产值656亿元,品牌价值超过1500亿元。大力开展“壮美广西、生态农业”农业品牌央视宣传推介,累计推介宣传品牌17个,收看量超过31亿人次,其中7个农业品牌来自贫困地区,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价值超过20亿元;启动实施广西农业品牌达人培养计划,在三年内培养农业品牌达人200名以上,助力广西农业品牌相关信息传播量达到1亿次以上。

  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让农业开放合作如虎添翼,“两站两区”平台服务农业“走出去”得到快速发展。1-6月,全区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36亿元,同比增长7.3%;进口185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区招商引资一产项目新签约138个,合同区外投资338亿元,到位资金195多亿元(含续建项目)。

  4 党旗引领迎丰收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围绕一个主线,推进六项工程,强化两个目标”,把党建责任真正扛在肩上。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筑牢战斗堡垒。持续深化“党支部建设加强年”活动,深入开展“行动学习法”进党支部活动,持续创建流动模范党支部,建设一支政治功能强、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作用发挥强的“四强”党支部。

  通过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推动党管农村工作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按照《广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认真梳理全区“三农”领域任务,积极推动114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落地见效。

  统筹推进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和“幸福乡村”活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农村产业、村庄规划、农村金融、乡村治理五个主要领域的改革,打造1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截至今年6月,全区开展“三变”改革的行政村累计达9834个。全区累计颁发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862万多本,颁证率超过98%。

  创新开展“抓系统、系统抓”专项整治行动,认真抓好监督,严格执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为“三农”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驾护航。

  (本版文图均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