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糯米饭和五色糯米粽。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驻厂工作岗位。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与忠党村水稻合作社达成互助合作关系。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供图
广西新闻网南宁9月10日讯(通讯员 磨玲玉 陈茜朦 实习生 何新达)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南宁市武鸣区积极投身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创新扶贫新模式,持续采取务实举措,利用文旅资源助力脱贫攻坚。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助力文旅脱贫攻坚战
为进一步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作,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推动就业增收、脱贫致富,全面推进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南宁市武鸣区积极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工作,设立了首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广西壮乡民俗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专注于特色民俗文化的传承与民俗产品研发,目标是打造具有浓郁壮族特色的旅游品牌,推动武鸣区旅游“文化—资源—产品—产业”一体化产业链的发展,提高旅游产业整体效益,带动武鸣区的经济发展,打造武鸣成为广西壮乡文化大城区。
2017年12月“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项目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保护工作平台。2019年12月,“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非遗技艺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一直秉承“服务于群众,服务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理念,积极参与武鸣区脱贫攻坚工作。工坊于2019年-2020年为武鸣区陆斡镇忠党村、仙湖镇六冬村、太平镇文坛村等11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及残疾劳动力人员提供了部分驻厂工作岗位。2019年,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
此外,工坊通过与忠党村水稻合作社达成互助合作关系,以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合作关系,教授五色糯米饭染料植物种植、稻米种植、稻草工艺品制作等技术,拓宽双方合作和共同致富的方向。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设立,使传统工艺制作成为更多贫困群众脱贫摘帽、致富创收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致力打造线上消费品牌,拓宽扶贫产品销路。充分运用互联网、新媒体、云技术等手段,通过媒体(电视台、直播网络)、购物平台(淘宝、拼多多)进行产品销售;通过参加各种对外展销活动、重大比赛项目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及知名度,为产品的宣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开连锁体验店、特色餐厅、大型酒店产品供应增强实体经济。
“消费扶贫超市”架起文旅扶贫暖心桥
武鸣区消费扶贫超市于2020年7月23日隆重揭牌。这是武鸣第一家线上线下新零售消费扶贫共享超市,超市面积300平方米,目前进驻超市推荐消费扶贫产品主要有武鸣贫困村、旅游扶贫、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产品,包括武鸣特产、粮油五谷、酒茶饮料、休闲食品、壮乡美食、非遗产品、网红扶贫特产、水果和生活消费品等300多款产品,能够满足单位采购、市民消费的多种需求。同时,提供产品孵化、展销、体验、营销、配送一站式管理服务,通过直播、社交电商等营销模式,向城区内外广大单位、企业、社团和旅游消费者推广消费扶贫产品。
消费扶贫超市的运营模式是通过电商协会及有关部门审核认定消费扶贫产品,与各镇村开展经济薄弱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关系,收集各镇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推介、销售动员建有内部职工食堂的机关部门优先采购经济薄弱村农产品,鼓励全区各机关部门工会成员积极到消费扶贫超市进行认购,并将一定比例的销售利润分红给贫困户。
从2018年起,武鸣区坚持推行贫困户代言分红帮扶行动,通过壮乡网圩电商平台,采取“贫困户代言”“名人代言”直播带货的方式返利分红,给全城区增收特别困难的107名代言贫困户实现每年约1000元以上的增收,确保他们长期稳定有收入不返贫。
近年来,武鸣区把消费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打通农特产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帮助贫困群众把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致力于建立农产品线上线下的产销对接体系,倾力打造产销体系闭环,确保群众丰产丰收;积极引导各行业分别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微商联盟、快递物流协会、沃柑产业联合会,并在220个村(社区)建立电商服务站点。依托“互联网+”,当地群众动动手指,就让武鸣农产品发往全国各地,目前已累计带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线上销售贫困地区产品超过200万件。
建设消费扶贫超市,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武鸣区创新打造的消费扶贫供应链及产销对接公共服务平台,更是让广大贫困群众受益的一项民生工程。消费扶贫超市是助推经济薄弱村农产品销售、实施强村富民行动的创新实践,也是广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精准扶贫、奉献济困爱心的重要途径,更为社会各界人士奉献爱心、扶危济困、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下一步,武鸣区将继续将把“消费扶贫超市”办好办实,助推经济薄弱村发展,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全城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