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骆秋妤 通讯员 伍泽天):“我家出租了2亩多的土地给种植基地,所以我家每个月都会有租金收入;另外,我在种植基地打工,一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可以说是实现了双丰收。”近日,在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上地村桂小粮基地上班的贫困户庞卫文说。
以前,上地村的土地上种植的大部分是水稻,收益并不可观。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大力引导下,村民们纷纷把大部分土地转租给公司经营,规模种植经济作物。
庞卫文家所在的上地村,是当地产粮区。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土地分布零散,加之手工劳作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分散种植不利于增收。与庞卫文家一样,当地许多农民的改变,始于村里推行的土地流转机制。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福绵区将提升土地利用率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指导各村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打造“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园区,促进集约化经营。
刚开始,村民们都很担心:“土地交出去,人们吃什么?”上地村“第一书记”黎清耐心地给村民算明白账:“从农田解放出来后,有一技之长的村民可以外出务工,也可以在村里的几家扶贫车间务工;缺乏技能的,我们可以吸纳进村合作社打工。土地集约经营后,每亩产值比以前增收不少。”村民渐渐有了信心。在村党支部的动员下,全村110多户共签订了1200多亩的土地流转合同。流转土地全部种植香葱。“村合作社有效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抗风险能力高,能够保障农户收益。”黎清介绍说。
据桂小粮种植有限公司上地村基地总经理丘育南介绍,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每亩土地每年给农户约900元保底收益,另外,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5%的利润,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土地流转让上地村过去“沉睡”的土地,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活资产”,合作社有了能“生钱”的资源;而脱离了“耕地束缚”的村民,增收门路愈发多元,致富底气也更足了。
据统计,目前,福绵区千亩以上流转示范点有13个,整村土地出租流转8个,主要发展优质稻谷、香蕉、甘蔗、香葱、中药材等特色作物。福绵区规模种植专业大户达228户,涉及的规模经营面积5.5万亩。福绵区已建立起10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了“央投”“桂小粮”等农业龙头企业。福绵区累计完成贫困村、贫困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7.9万亩,实现贫困户7095人增收,人均年增收达5820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