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中关村不断完善创新生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图为建设中的南宁·中关村科技园。 本报记者阮晓莹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南宁中关村通过集聚优质资源,完善创新生态,加强对创新企业的培育和服务,持续推进入驻企业成长壮大,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助推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招大引强酝酿超百亿产值
经过4年发展,南宁中关村载体布局由“一基地”发展为“一基地、一园区”。“一基地”即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由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明月湖区)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组成;“一园区”为南宁·中关村科技园。记者在位于连畴路的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建设现场看到,机器轰鸣、塔吊升降,施工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个目前规划范围约7平方公里的园区将成为南宁乃至广西电子信息工业的集聚区。
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招商总监尹志杰介绍:“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工作,截至6月底,科技园累计完成征地约5000亩,一期已完成80%区域的开发,累计完成投资约33亿元,完成了‘三横四纵’主要道路建设,引进产业项目17个,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营收(产值)300亿元。二期已完成征地并启动道路建设,今年计划基础设施投资10多亿元。”
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厂区门口,竖立着“南宁·中关村科技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的招牌,这里可谓“藏龙卧虎”。产业园项目于2019年列入自治区百亿产值项目,目前工业厂房入驻率达100%,先后引进了浪潮、世纪联合、瑞声科技、香港三润等4个年产值达数十亿元的重大工业项目。其中浪潮、世纪联合已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瑞声科技、香港三润预计今年底竣工投产,4个项目全部达产后合计可实现产值约150亿元。
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发创新热情
除招大引强外,南宁中关村还积极借鉴北京中关村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着力建平台、育主体、优生态,充分发挥渠道优势和品牌效应,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在本土落地转化。南宁·中关村科技园里落地了不少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入驻企业的产业化项目。
纳安丹吉(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9月在南宁·中关村科技园落地两条智能灌溉设备生产线,投产仅3个月产值就达2000万元以上。该项目的落地让基地入驻企业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生产实现了本地化,不仅降低了成本,还解决了国际物流造成的耗时长问题,以物美价优、发货快等优势广受国内市场好评。
目前,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已经服务国内外近60万亩大型农场,在海外服务的项目累计达到近10万亩。
科技成果顺利实现产业化激发了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的创新热情。目前,南宁中关村已经培育出一批具有本土科技创新基因的“创新之苗”和“创新之树”,产业集聚的质量持续优化。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为全国30个省份,超3000个基地和500万亩土地提供智慧农业技术服务,企业研发“耘眼”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产品用户数今年翻了3倍。广西圣尧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业无人机“天玑II”落地生产投入市场,第一年就实现1470万元营业收入;广西蓝合创讯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环保及数据分析系统化产品投入使用,第一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
创新生态系统精准服务企业成长
如果说产业化是激发企业创新的动力,那么南宁中关村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就是支持企业创新的沃土。
园区已经落地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南宁子基金等3支基金,总规模达314亿元;通过南宁中关村提供的投融资平台,广西捷佳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获得9500万元融资,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累计获得4500万元融资,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累计获得4500万元融资。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内外企业通过中关村平台累计已经获得3.5亿元的融资。
此外,南宁中关村还从人才引进等方面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精准服务企业成长。
“我们入驻基地后,基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现在我们和广西大学达成了产学研合作,同时与华为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万航星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任说,企业入驻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相思湖区)后首先面临的是科技人才短缺问题,在基地的帮助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已经入驻武汉大学广西节能环保研究院等8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广西泰格瑞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入驻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新型研发机构,广西慧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获自治区科技厅批准建设广西农业互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6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深度参与南宁市“邕江人才”计划,共有13名高层次人才获得南宁市认定并得到配套经费支持;与广西3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累计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8000余名。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扶持下,南宁中关村入驻企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20年上半年,南宁中关村企业整体营业收入达到26.5亿元,综合税收达到5500万元。
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雁表示:“下一步,南宁中关村将持续深化京桂两地合作,强创新、强工业、强开放,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小苗、小树,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吸引区外高科技企业落地南宁,建设飞地孵化器,持续导入企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落地南宁。”
本报记者阮晓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