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飞 陆樱仁 王希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截至2019年底,钦州市脱贫贫困人口68337人,摘帽贫困村64个,其中,灵山县文利镇升和村和钦南区久隆镇荷木村2个深度贫困村已实现脱贫。2020年钦州市要完成剩下的7个贫困村摘帽出列,0.91万贫困人口脱贫;巩固已脱贫村、已脱贫户摘帽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顺利完成今年的脱贫摘帽任务,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挥独特优势 强化扶贫“造血”功能
发挥山、城、海优势,钦州市钦南区积极打造广西最大百香果育苗、大蚝育苗、中草药(五指毛桃)育苗、对虾育苗、雷竹等五大育苗基地和海红米、大蚝养殖、中草药(五指毛桃)、雷竹、“山泉”豆角等五大特色种植示范区,带动辐射贫困群众。
发挥“山”的优势,在那思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山泉”豆角5000多亩,覆盖该镇全部贫困村和大部分贫困户。发挥“城”的优势,利用台创园、松山乡村世界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发挥“海”的优势,大力发展大蚝养殖产业,发展海红米种植5000多亩。47个贫困村都已建设1个经营主体或建立1个特色产业基地。钦州市尖山街道谷仓村村民彭定焕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政府给我们三万块钱我们养虾,贷款给(我们)养虾”,而且还有专家指导养虾或者养蚝。
村民彭定焕靠养虾,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广西新闻网记者 王希摄
同时,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钦南区以“超常规”的举措和手段,层层压实责任,实行领导扶贫领域蹲点调研督导机制,带头转作风。各单位帮扶责任人经常取消周末休息,到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广大干部扎实的工作作风,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浴火重生”。
贫困村群众靠“山”吃上“旅游饭”
广西风光秀美,钦州更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不能守着名山过着穷日子!”2016年6月,钦州市钦南区多方筹集资金2500多万元,决定在建设那雾山森林公园的基础上,把那雾山打造成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山地运动、农事体验”等多种建设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并探索以旅游扶贫的方式带富周边群众。
那雾山景区风光。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那雾山是广西沿海一带的名山。钦南区那丽镇殿艮村村民黄炎才的李果园就在那雾山脚下。
“以前,我家的三华李主要卖给果商,每斤2元左右。近两三年,我留给游客自行采摘,每斤卖得10-15元。”黄炎才介绍自己2019年光卖李果就收入3万元左右。2016年,他家已脱贫摘帽。游客慕名而至自行采摘、买果,黄炎才称自己也算是吃上‘旅游饭”了。
通过“生态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新农村”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景区还分段让农民参与到三华李、杨梅等特色产业种植中,让游客自己采摘,农民增加收入。目前那雾山周边新增有三华李、杨梅、百香果、火龙果、桑葚、草莓等特色水果采摘园100多家。2019年11月,它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截至目前,那雾山旅游景区已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
那丽镇殿艮村村民黄炎才(右)在向记者们介绍发展特色种植业及旅游扶贫情况。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据悉,近年来,那雾山景区还积极推动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一家一艺”。对发展条件好的贫困村实施整村开发、整村推进,确保帮扶一批、脱贫一批,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自景区开园以来,已带动那雾山周边的那丽、殿艮、那雾塘、崩塘等四个贫困村的278户贫困户1149人脱贫,增加经济收入30多万元。
贫困村集体经济稳中向好 “带动作用明显”
钦南区扎实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做好“强村带弱村”“能人做产业”“村企共建”“海资源开发”等四篇文章,因地制宜做强做优实体产业。荷木村曾是钦南区唯一的深度贫困村。2019年,荷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及贫困村整村脱贫摘帽,提前一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2020年,该村抢抓春季回暖时机,积极发展油茶、百香果种植,大力推动光伏发电、入股合作等发展产业模式。早在2月14日,该村200亩油茶种植基地已经破土动工。这是该村在去年发展黄金百香果、辣椒等特色种植业取得成功后,今年新开发的一项村集体经济项目。
那丽村村集体经济建设项目——那雾山景区停车场光伏发电站。广西新闻网记者 覃铮 摄
根据驻村第一书记宋国生介绍,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农户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去年17户村民参与百香果种植,每户增收5000多元。今年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在开发200亩油茶种植基地,使产业发展做到长短结合,确保集体经济有稳定收入。
据了解,那丽镇土地田、芦荻竹、那雾塘等6个村,也通过资产盘活、产业带动、股份合作等模式,已完成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目标任务。到今年3月底,钦南区47个贫困村,村村都发展有集体经济项目3个以上,村级集体经济一季度实现稳中向好发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