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报道(黄月芬 摄影 何宁):近年来,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利用,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引导、支持少数民族致富带头人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带动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促进群众增收。
蓝靛膏成了致富法宝
隆林县猪场乡烂木干村瓦厂屯至今还保留着种蓝靛、制蓝靛膏的古老工艺。如今,瓦厂屯家家户户都种植蓝靛草,建有蓝靛池,通过发展蓝靛产业,实现了全屯脱贫致富。
近年来,猪场乡党委、政府把蓝靛膏生产作为烂木干村瓦厂屯一项特色产业来扶持,取得了良好效益。目前,仅制作蓝靛一项,瓦厂屯群众每年就可创收110多万元。
目前,烂木干村已形成山上“绿色银行”(杉木、梧桐、蓝靛),山中“精品菜篮”(小黄姜、魔芋、黄瓜)和山下生态粗粮(红米、黑糯、五谷)的产业发展格局。去年,烂木干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万余元,比2017年增长了6倍。
村民正在制作蓝靛膏 摄影 何宁
村民正在查看蓝靛膏的发酵情况 摄影 何宁
将要制作完成的蓝靛膏 摄影 何宁
村民在采摘蓝靛草 摄影 何宁
瓦厂屯的山坳里,共建有86个蓝靛池 摄影 何宁
巧手绣出幸福生活
隆林各族自治县高凤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里,绣娘们正忙着制作民族服装。刺绣、画蜡是苗族群众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今成为了隆林县大树脚屯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技能。
该扶贫车间通过设立民族服饰加工岗位,让25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稳定就业;通过外包等方式,间接拉动当地300多人就业,全力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
大树脚屯村民杨光玉在画蜡 摄影 何宁
绣娘们正在为民族服装穿珠 摄影 何宁
高凤民族服饰加工扶贫车间一角 摄影 何宁
扶贫车间研发的文创产品 摄影 何宁
目前,隆林县技艺类非遗项目以隆林壮族衮服工作坊以及“高凤”“金凤”苗族服饰工作坊较为典型,这3家服饰工作坊年产值均在百万元以上。该县线上和线下的民族服饰商铺近百家,带动了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