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稻螺综合种养示范区,高武村民石晓文向记者展示稻田田螺。该示范区于2020年2月开始创建,建设规模为4000亩,依托柳州螺蛳粉产业的发展,农户每亩每年光田螺就可增收近2000元。南国今报记者 卿要林/摄
广西日报记者 覃伟立
“我已经领到3000多块钱的工资了,今年肯定能脱贫。”6月20日,融水苗族自治县拱洞乡培基村58岁的贫困户蒙田咪告诉“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记者,从3月份起,她陆续在融水三连瀑布水产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工作了20多天,每天工资150元。该公司由拱洞乡31岁的返乡青年滚荣清创立,带动12个乡镇养殖田螺,让更多贫困户脱贫。
滚荣清16岁外出“闯世界”,组织20多人的团队在国内多个景区承包项目,为游客拍照、表演民族舞蹈等。2016年,他了解到家乡田螺养殖有前景,决定回乡创业。他和一个伙伴创立公司,投资600万元在培基村建立200亩田螺养殖基地,并取得成功。2018年,该公司与柳州一家企业合作,在全乡带动农户发展田螺养殖,并与农户签订购销协议,负责收购及销售田螺。同年,他完成注册泉水螺商标,在当地开始小有名气,他也被乡亲们称为“螺王”。至今,基地已形成主养区、体验区、套养区、放养区共900亩的规模。
田螺养殖带来可观效益。去年该公司创收200多万元,今年至今创收已达到370万元。自己致富不忘乡亲,特别是贫困户。目前有68户贫困户在该公司上班,其中一半是固定工,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另一半打临工,每人每天150元。
特色产业辐射不断扩大。在拱洞乡成功创业后,滚荣清仿佛打开了一扇特色产业的大门,他决定把田螺产业做得更大。2019年,他在融水另外11个乡镇合作推广田螺养殖,总面积达到1.2万亩。今年计划达到1.8万亩。同时,他建设田螺初加工车间,预计年加工田螺29万公斤,包装销售田螺肉5.75万公斤。目前,该公司的袋装螺蛳肉销往柳州螺蛳粉企业及贵州等地的饭店。
如今,该公司正向着综合性示范园区方向发展,建设螺蛳养殖园、标准化螺蛳加工扶贫车间、农耕体验园及游客中心、风雨桥等,筹建螺蛳深加工车间、螺蛳文化园、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以来,该公司已收购田螺36万公斤,仅收购田螺这一项,就为全县4223户贫困户增加收入219万元。”拱洞乡乡长梁太坚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