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贵港市覃塘区覃塘街道姚山村,广西金芽魔芋产业基地上的芋苗长势喜人,200多名村民在除草、施肥。
“这是今年3月26日在覃塘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成功交易的扶贫产业项目,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600万元,面积534亩,预计年产值1200万元。”公司负责人唐海勇介绍。
覃塘区扶贫和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黄建文介绍,目前该中心平台成功竞拍交易18宗,竞拍成交总金额1112.6万元,流转土地3510.8亩,为7个扶贫产业园和109个扶贫产业项目提供了用地,也将给当地贫困户提供入股或就业岗位。
线上挂牌客商来
覃塘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是广西第二家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它搭建起了扶贫产业项目的村民土地供应、老板土地需求的桥梁,促进项目尽快落地。2018年5月成立以来,在北部湾产权交易集团农村产权“E农村”交易平台,有95家正式上线挂牌,涉及土地面积2.5万亩,金额2.3亿元。
姚山村支书陶伟杰介绍,因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村里的地早就想整片出租。过去利用张贴广告、四处寻觅老板的方式寻租,因宣传范围太窄,都没能找到合适老板。通过上线挂牌后,5天内就有100多个电话咨询,半个月后就顺利签约。
“上线挂牌,有利于农村资产公开透明运行,提高资产价值。”东龙镇京龙村支书刘造光深有体会。为了117亩集体山林出租,该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形成决议,在覃塘区交易平台公开交易,全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经过线上224次竞价,最终以24.8万元成交,增值率达371%。
“因为平台交易程序规范,得到了银行的认可,通过产权抵押也能得到银行贷款融资。”唐海勇说,下半年公司将在当地建立日加工量100吨的魔芋干机烘线,初步形成广西魔芋产业化发展,并将魔芋种植面积扩至1万亩以上,届时将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左右。
扶贫产业花盛开
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完成后,接下来怎么办?在覃塘区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配套的广西第一个村集体经济孵化器里,有覃塘区促进项目快速高效落地的好经验。
在占地1000平方米的孵化器内,仓储中心、电商中心、物流基地格外醒目,农业、水利、自然资源等政府部门,华夏助农、诺普信等国内上市企业的27个服务窗口,井然有序。黄建文说,村集体经济产权交易完成后,各部门、企业马上跟进,做好项目对接、办证等一站式服务,让项目及早落地开花。
深圳诺普信农化公司大岭乡万亩澳洲坚果项目种植基地上,一株株秀丽青翠的澳洲坚果令人赏心悦目。公司负责人李亚有感而发,在土地产权项目中标后,覃塘区孵化器工作人员就立马进行产业规划设计、项目办证、员工培训等,项目因此于去年4月14日正式签约,计划总投资2.2亿元,预计明年建成后,年产量3000吨,产值4500万亿元,带动160户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目前已经种植果苗717亩。
李亚介绍,2018年初,当时他在北部湾产权交易平台上看到了覃塘区黄练镇平寨村产权交易信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签订了460亩的稻虾合作项目,大获成功,当年产值500万元。“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当地优越的营商环境,决定继续选择在覃塘区创业。”
统计数据显示,1-5月,覃塘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共孵化“下蛋”6大类36个项目,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437.9万元,同比增76.8%,给近万名贫困户提供参股机遇,每户获分红300元以上。
土地流转标身份
没有土地,项目就无从谈起。而没有一定里的流转土地做储备,也难以整体上线挂牌,更不可能实现产权转让、大规模引进项目。
樟木镇地处偏僻,石山林立。2014年,广西出台鼓励糖业发展政策,当地干部群众抢占先机,历经艰苦,先后流转土地近3万亩,建立了28个高产高糖糖料蔗示范基地,由此“企业等土地”变成了“土地等企业”,先后引进天邦集团上市公司旗下的贵港汉世伟科技公司,投资超10亿元,建立了广西较大的杂二元母猪生产基地;吸引上市公司北京华夏助农科技公司旗下的广西守农农业公司,投资5000万元创建了生态种植基地3500亩。
2017年,覃塘区乘势而为,先后流转了21.9万亩土地,并把部分优质连片土地上线挂牌,引起全国轰动效应,引来10万多投资者上线咨询、1000余名客商实地考察。覃塘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日渐成为了全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标杆。
“看到了大岭乡挂牌各地块的土壤肥力强、微量元素含量高后,公司就决定竞标种植澳洲坚果。”唐海勇说。覃塘区把各预流转、已流转的土地提前进行土壤检测,收集地块面积、土壤元素含量等信息,绘制出土地“身份证”,随同土地产权上平台交易,投资者因而能一目了然明确种养品种、确定合作意向。两年来,平台共计为覃塘区各级产业园提供土地近2000亩、中小扶贫企业1500亩。合计有2176名脱贫户入企就业,去年全部脱贫。(文 覃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