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堰两地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饶扬灿 刘汉泽
3月7日,满载180多吨食用油、海鲜、防护服等物资的专列抵达车城,这是广西第四班对口支援十堰的物资专列。
缺什么,就送什么!坚持到最后一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这是广西对十堰人民的承诺,是一幅勠力同心携手抗疫的壮丽画卷——广西先后向十堰派出3批132名援助队员,参与诊疗新冠肺炎患者1000余人,治愈400余人;开行对口援助物资专列4趟,捐助各类紧俏物资1000多吨……
“桂”人相助,贵在速度和力度
2月10日,广西对口援助十堰启动。为生命护航,与时间赛跑,广西医护人员一呼百应。
“我是党员,我报名。”“我是学呼吸与重症专业的,请允许我到湖北。”“我参加过抗击非典,有治疗病毒性传染病的经验。”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通知发出短短3小时,该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就有600多名医护人员报名。
2月12日,广西援助十堰首批医疗队安全抵达,当天稍作培训后分成8个小组,分赴抗疫一线。
自治区专题研究对口支援十堰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口支援湖北省十堰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方案》。广西成立对口支援十堰工作指挥部,由自治区副主席黄俊华任指挥长。
十堰缺什么,广西尽力援助什么。
得知十堰没有负压救护车,自治区从江西协调2台刚刚下线的救护车直接送往十堰。随后,广西柳汽紧急转产负压救护车,并给十堰订制13台;
得知十堰急缺口罩,自治区从全区仅有的三天口罩储备量中抽出2天的量,优先供给十堰;
得知十堰一线救护人员紧缺,自治区又从全区调来两批最优秀的医护人员;
得知十堰缺少救灾应急物资,自治区调配多批医疗物资、优质果蔬、食品……
一个赴湖北医疗队员信息库、一个适用的紧急采购机制、一个高效物流配送网络——广西建“三个一”高效工作机制,大部分物资从提出需求到发货不超过1天。
弥足珍“桂”,贵在救治和担当
2月13日,来自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9名队员到达竹山后,全部进入县人民医院重症病区。
小组长廖春燕介绍,叶桂山、陈峰两名医师有20多年的呼吸重症医学临床经验,杨新官博士是影像学专家,6名护士全部来自ICU,还有3名男护士。截至3月4日,竹山已实现35名确诊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医护人员感染。
广西赴竹溪9名医护人员中,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呼吸内科专家陈平到达当天便直奔病房,和8名队员坚守至今。
为精准救治,陈平团队深入隔离病区,“一人一策”研究治疗方案。遇到重症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时,身为党员的他冲在前头。
作为重症医学科专家,援助郧西县的张春除每天参与查房、会诊,还带队到乡镇协助指导。“乡镇常是防控的薄弱环节,要把全县乡镇医院走一遍。”
预防组专家蓝光华和队员们也在基层奔走,时常忙到半夜。“不仅是治疗,还要尽早找到全部密切接触者。”蓝光华团队2月下旬又转战到疫情较为严重的茅箭区。
广西援助十堰医疗队,副主任以上高级职称人数占比32%,中级职称占比35%,多数医护人员来自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影像科等专业。
前方全力以赴,后方鼎力支持。为应对前方支援出现的医疗技术难题,广西组织呼吸危重症学科、传染科、感染科等多学科专家50多人,成立后方医疗专家组。
3月2日,在十堰市第二定点救治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广西医疗专家通过5G网络,对8例新冠肺炎危重病例进行会诊。
“桂”不可言,贵在爱心与合力
两地政府反复协商,促进企业相互对接,留下共克“十”艰的战斗经验和长存的感动与情谊。
“我们把库存的螺蛳粉全捐了,现在生产线加紧生产,捐给十堰。”柳州市螺状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清石说。桂林市商务局联系10家爱心企业和单位,共筹集到桂林米粉3.9万余碗、罗汉果3200份,分两批次运送至湖北。
十九大党代表、梧州市蒙山县北楼村党委书记黄树新,发动村民把最好的果子捐出来,表达对十堰的牵挂。
一名柳州小学生捐出1000元压岁钱,高二学生韦丽萍捐1500公斤砂糖橘,种植户谢文江捐20吨毛节瓜,菜农朱平生捐10吨西芹,退伍军人黄周汉捐100吨萝卜……
目前,已有来自南宁、柳州、桂林、防城港、钦州、贵港、百色、贺州、崇左等地100多家企业参与捐赠。
深受感动的十堰350万人民,正通过各个渠道、各个平台表达对广西人民的感激之情。
“已经吃上新鲜的广西青菜啦!感谢广西的朋友。”“广西白衣天使在一线奋战,后方物资还源源不断,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十堰决定:广西援堰医护人员可携1名家属,终身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广西居民2年不限次免门票游览全市A级景区。
3月6日,广西对口支援工作前方工作组副组长、医疗队临时党总支书记黎君君宣读参加宣誓仪式的预备党员名单,火线入党的32名广西医疗队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举行集中入党宣誓仪式。
广西前方工作组负责人袁国华说:“我们以行动践行誓言,向疫情发起最后的冲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原载3月8日《湖北日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