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记者 唐志强 通讯员 岑冉鑫):“感谢政府产业扶贫的好政策,这几年来我借助‘以奖代补’项目,每年获得3500元的奖补,用于发展甘蔗种植。现在,我每年都有2万到3万元的收入。”近日,百色市田林县乐里镇新建村六桑屯村民李显明如是说。
李显明家有4人,于2015年被识别为贫困户,田林县“以奖代补”的产业扶贫政策,让他选择了甘蔗种植产业,每年单甘蔗种植这一项,他能得到两万多元的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乐里镇蔗农在砍收甘蔗 供图 田林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宣传组
乐里镇新建村六桑屯有农户81户,共345人,其中贫困户15户。2014年、2015年六桑屯贫困户退出户共15户。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六桑屯的贫困户依托产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纷纷选择甘蔗种植产业,全屯种植甘蔗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8户。近年来,在甘蔗种植这项产业上,大部分贫困户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借助甘蔗种植这项产业,逐渐走出脱贫致富的路子。
潘桂雄是六桑屯的贫困户,一家四口,只有他1人是劳动力,家庭生活困难。在2017年的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中,潘桂雄家被识别为“应纳尽纳”贫困户。2019年初,潘桂雄被列入预脱贫户。潘桂雄响应政府的号召发展甘蔗种植产业,借助“以奖代补”政策,种植了甘蔗6.5亩,获得收入1.6万元。
“政府将我列入今年的预脱贫户,有了甘蔗种植这项收入,我有信心达到脱贫出列的标准,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黄桂雄满怀信心地说。
近年来,乐里镇把甘蔗作为“5+2”特色扶贫产业之一推进发展,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政策扶持”,发动适合甘蔗种植的村屯种植甘蔗。 2019年,乐里镇共有新建、风洞、文化、启文、田平、弄平、那色等7个村种植甘蔗,使甘蔗产业成为贫困户选择的“短平快”项目。
另外,田林县将产业扶持重点向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倾斜,通过构建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成为产业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目前,田林县203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发展县级“5+2”的贫困户有17101户,县级“5+2”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6.41%。
据统计,近年来田林县累计投入12323.724万元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奖补贫困户40158户次,兑现奖补资金12323.724万元。2019年,田林县落实整合涉农资金562.5万元,用于各类产业园建设。同时,该县投入资金303万元,扶持全县103个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市级以上标准新型经营主体10家,覆盖本村25%以上贫困户,带动群众发展产业致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