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专家在越南指导水稻种植。
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携手文莱实施“海世通(文莱)深远海网箱养殖国际研发中心建设”科技项目,共同开发南海优质养殖品种。
本报记者 罗 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建立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肩负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等多重使命。拥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优势的广西,势必会抓住这一重要机遇,矢志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更加便利灵活地引才引智,强化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发展潜力。
如此,广西才能不断提升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拓展我区对外开放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并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发挥先试先行、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成为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贡献更多力量!
1 平台推动——先进适用技术“走出去”
过去,在越南北部种植葡萄,由于气候、技术等原因,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如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在地处越南北部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由广西先进农业技术培育的葡萄喜获丰收,参观者纷至沓来。
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先进适用技术转移和创新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推动下,中国先进创新技术纷纷走出国门,在“一带一路”上播下创新的种子,收获丰收的果实。
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面向东盟的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该中心创建6年以来,通过对接中国和东盟国家技术供需信息,有效促进中国-东盟科技创新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该中心已建成双边技术转移中心9家、双边区域中心1家,协作网络成员逾2400家,其中东盟国家成员占1/3以上,并拓展至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另外一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东盟共同策划组织举办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活动70场,对接项目1900余项,涉及企业3000多家,促成合作协议491项,意向金额50多亿元,推动我国一大批农业、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领域先进实用技术成果快速向东盟国家转移,解决了当地发展急需甚至在某些领域填补空白。
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机制推动下,广西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参与进来,不断扩大输出先进实用技术与产品;国家海洋局第四研究所、太库国际孵化器、国际水稻研究所等创新创业机构纷纷落地广西,辐射东盟国家。
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曹坤华表示,广西自贸试验区的设立为我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下一步,我区还将锁定以下5项重点精准发力:一是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和桥梁作用,推动国内先进适用技术向东盟辐射;二是成立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全国理事会,共同推动与东盟国家科技创新及技术转移合作;三是完善中国-东盟技术转移合作机制,进一步壮大协作网络成员队伍;四是深耕细作合作内容,提升技术转移服务水平;五是共同打造中国-东盟科技城,建设面向东盟的区域创新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
2 政策扶持——助推创新要素快速集聚
凭借独有的区位优势和区域特色,广西也正将国际科技合作的智慧与资源注入到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之中。
如广西水牛研究所联合埃及开罗大学共同致力于水牛产业化技术研发;广西岩溶所联合斯洛文尼亚有关研究机构共建国际研发平台,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批准同意设立岩溶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国际岩溶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公司与加拿大相关机构合作,引进我区急需的土壤污染修复关键技术……
为了加快国际一流创新资源向广西集聚,我区制定出台了《广西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推动我区各类创新主体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创新分工合作。
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在这一《实施方案》里,我们能找寻到答案:奏响“一带一路”创新开放合作协奏曲。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实施“百名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引进东盟及“一带一路”相关国家100名杰出青年科学家进入广西参与科研工作;建设创新合作载体,围绕广西发展需求,在境内和境外合作建设100家创新载体;引进创新成果入桂转化,围绕九张产业创新名片,引进广西亟需的100项创新技术成果;输出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向相关国家输出100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进一步拓展广西乃至我国优势产能“走出去”;培育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成员,在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成员中,发展100家中国-东盟技术转移网络核心成员;培育高层次科技合作专家团队,遴选100个高层次科技合作专家团队进行培育,实现国际协同创新,提升我国科技对外影响力。
今年5月,广西还出台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实施意见》。其中,在推动发展环境升级方面,将大力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程序,构建利企便民的创新创业生态;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将努力为创新创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拓展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
创新驱动,也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为顺应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自治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于日前发布了《东盟十国知识产权发展报告》,此报告将为广西企业“走出去”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指引,为广西企业衡量在目标国采取知识产权诉讼策略提供判断依据。
3 广纳人才——释放“第一资源”活力
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源,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
广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独辟蹊径,落实和拓展国家科技部部署,率先实施“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积极探索国家场面与地方层面杰青计划统筹衔接,大力引进海外人才。目前已有52名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杰青来中国开展科研交流工作。与此同时,2019年“东盟杰出青年来华入桂工作计划”岗位征集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目前已收到89个岗位申请,比2018年的54个岗位申请增加60%,涉及高性能材料、生态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现代农业等行业,这充分体现东盟国家青年科学家对参与我区高新科技研发的浓厚兴趣。
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东盟技术经理人国际培训班,和一系列现代农业、传统医药等领域的专项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东盟国家技术骨干500多名,培育了一批东盟科技创新人才,有效促进了中外科研人员之间相交相知、互信互敬、取长补短,培养了真诚务实的合作关系。
此外,我区还启动了港澳台英才计划,发挥毗邻港澳优势,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通过接收港澳台优秀青年科学家到广西开展科研工作,在为港澳台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青年人才的同时,也丰富和充实广西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并进一步强化广西与港澳台科技创新合作。目前,广西正积极组织项目宣讲,与有关部门密切沟通,细化相关政策及制度,全力保障港澳台英才计划的顺利实施。据了解,首批收到30个工作岗位申请,将支持中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物联网、海洋资源、节能环保、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制糖等重点合作领域。
曹坤华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广西自贸试验区成立带来的发展机遇,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区域特色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加强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与东盟各国共同开展科研联合攻关、人才联合培养、技术示范推广、科学家合作交流等活动。
(本版照片均为资料图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