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秋 实习生 劳小芹 刘 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7月12日,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信息平台正滚动显示一组数据:去年,北部湾港开行至重庆等方向的班列达1154列;今年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主干线实现高速增长,仅上半年北部湾港开行至重庆等方向的班列已达1017列,同比增长203%,超进度完成半年目标……来自重庆、广西、贵州、甘肃、新疆、青海、云南、宁夏、陕西等西部省区市的陆海新通道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运营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欢欣鼓舞。
从提出构想至今,短短两年多,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正由我国西部地区快捷的开放大通道进阶为国际高度关注的跨国跨区域合作大通道。广西是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交汇门户和陆路干线关键节点。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西协同区内外全力推动跨区域联动、陆海联运、物流集聚等,将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贯彻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新使命、“五个扎实”新要求、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牵引工程,带动广西新的开放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共建共享拓展合作
国家对陆海新通道寄予厚望。这条新通道,不仅是物流大通道,也是产业合作大走廊、开放发展经济带,更是西部省区市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大舞台。
今年5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签订框架协议,陆海新通道“朋友圈”扩大到9省区市。“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就推动陆海新通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跨省、跨国、跨领域全面合作局面。”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透露,今年,西部12省区市有望都加入到共建陆海新通道中,西部大开发即将实现抱团发展的新局面。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陆海新通道建设。广西作为直接发起者和共同推动者之一,在建设中持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今年上半年,广西代表团分赴越南、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以及黔渝川3省市和港澳等地区进行宣传推介,动员各方合力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达成一系列共识,得到各方积极响应。
陆海两大干线常态化运行
6月30日,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陆海新通道集装箱枢纽港——钦州港可实现海铁、公铁联运零距离接驳转运,将有效解决铁路港口联运、公路铁网联运的“最后一公里”难题。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是广西加快推进陆海新通道的重大举措。
建设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是关键。当下,陆海新通道建设陆海两大干线实现常态化运行,已由“提战略、打基础”转入“破瓶颈、快发展”的新阶段,从“通”向“畅”迈进。
“北部湾港是云南制造业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主要的出海通道。”谈到陆海新通道的飞速发展,中铁集装箱运输公司云南分公司总经理杨巨玲感受颇深。她说,昆明-北部湾港班列开通后,受到云南企业的热烈欢迎。今年上半年,通过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云南发往北部湾港的集装箱运量达13万标箱。对于云南企业来说,北部湾港口的运输成本最低且物流时效最高。
据介绍,西部省区市已开通至北部湾港的8条海铁联运班列,其中北部湾港至重庆、成都、昆明实现双向常态化运行,北部湾港至兰州、贵阳、宜宾实现双向对开。北部湾港开通外贸航线24条,并成功开通至南非的第一条外贸远洋集装箱航线。北部湾港至新加坡班轮每周2班常态化运行,至香港班轮实现天天班。
此外,中越(南宁、凭祥-河内)跨境直通班列实现每周1-2班常态化运行,重庆、成都、青岛、苏州、郑州、武汉等地相继开行经广西凭祥到越南河内的跨境班列。
物流综合成本明显下降
7月10日,一艘国际货轮抵达钦州保税港区口岸,该货轮集装箱产品陆续运到钦州港海关陆海新通道专用查验平台,在快速办结通关手续后,于当天全部放行。企业通过提前申报、预约查验,货物当天申报即可放行,大大降低了货物通关时间和成本,物流综合成本明显下降。
陆海新通道建设为广西口岸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快速增长。南宁海关关长王志介绍:“通过建立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海关监管系统,南宁与重庆、成都、贵阳、兰州海关实现了通关数据整合共享、业务执法协作配合,5省区市之间的货物进出口更为顺畅。今年以来,南宁海关进一步优化调整通关作业环节,在陆路边境口岸全面推广应用‘提前审结、卡口验放’模式,不断提升沿海口岸进口提前申报比例,整体通关时间得到有效压缩。”据统计,今年1-6月,广西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18.48小时,比2018年12月压缩17.16%,而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为44.43小时。
与此同时,经过采取西部省份跨区域合作、协同铁路运价下浮、北部湾港降费优服等措施,陆海新通道实行“一口价”“一票制”,渝桂班列整体运价从8000元/标箱降至5000元/标箱,与传统江海联运基本持平,但运输时间却缩短15天以上,综合物流成本明显下降。
如今,在陆海新通道上,来自“一带”与“一路”沿线国家的资金、商品等要素热流涌动,活力迸发。未来,广西有关各部门将加强合作协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共同破解陆海新通道建设中还存在的“不通”“不畅”“不密”和综合物流成本偏高等瓶颈问题,实现“畅通、高效、经济”的目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