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给乘务员开展急救技能及体外自动除颤仪使用培训 本报记者 赖有光 摄
本报讯(记者 廖欣)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被称为救命神器,但是在南宁公共场所,却很少能看到它的身影。昨日,广西红十字基金会联合爱心企业在南宁火车站和南宁东站投放了4台AED,并为铁路职工开展AED的使用和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交接后,这4台AED将被设置在两个火车站人流密集的出入口区域,提高市民应对心梗等突发心脏疾病的院前救护能力。
本次投放到南宁火车站和南宁东站的4台AED由爱心企业通过广西红十字基金会无偿捐赠,总价值14万元,在2个火车站各投放2台,为旅客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4万人,9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车站、机场、学校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发生猝死的概率高。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及AED的使用是挽救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
“在公共场所投放AED有利于提升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据广西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广西红十字会救护训练中心主任何国杰了解,南宁市每年因心源性猝死的人数约3500人,但公共场所却很少能看到AED的身影,市民对如何使用也不了解。去年,广西交通投资集团购置了12台AED投放于商场、办公楼以及广西高速服务区内,今年初,南宁机场也设置了开放式急救技术体验区。
AED体积不大,但功能强大。昨日,广西红十字会救护训练中心培训师向铁路职工教授了AED的使用方法、心肺复苏以及防灾避险等知识和技能。在实操训练中,学员们大胆参与,培训师耐心地纠正,确保学员们学到正确的急救知识。
培训师介绍表示,市民操作起来很简单,打开电源后,一定要遵循AED语音提示,不要提前操作或者迟迟不操作。按照图示,市民可将电极贴在病人胸部的皮肤上,将电极插头插入亮灯处的插座上,随后,才能贴上电极,插入插头,等待AED分析患者心律是否需要进行电除颤。如果需要,市民才可按照语音提示按下按钮,为患者除颤。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