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价双增果飘香
——2018年广西农业发展成就回眸(五)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陈 静 通讯员 陆小平 王举兵
又是一个丰收年。2018年,广西水果产量达1800万吨以上,同比增长11.23%;产值可达738亿元,同比增长45.73%;种植面积2067万亩,有望继续保持全国第二。
作为继粮食、甘蔗、蔬菜之后第4个产值过百亿元的广西农业产业,全国6个产量超千万吨的水果产区之一,广西水果量价双增,香飘四方。
“水果是扶贫富民的大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潜力股。”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中国的“大果园”,我区水果产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大。2018年柑橘种植面积预计达764万亩,总产量850万吨,同比增长24%;芒果挂果量总体良好,预计总产量74万吨,增长8%;荔枝、龙眼大丰收,预计总产量分别达82万吨和67万吨,同比增长20%和13%左右;火龙果面积持续增长,预计总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超过40%。柑橘、芒果、火龙果三大品种产量预计仍居全国首位。
2018年,广西水果良种良苗得到同步推进,引进了仙进奉、观音绿荔枝,金秋砂糖橘,无核沃柑柑橘,中蕉9号抗枯萎病香蕉,大巴西黄金百香果等10个水果新品种,落实无病健康果苗繁育基地2270亩,累计出圃无病苗2856万株,超额完成年度培育健康无病苗2000万株的目标任务。
通过培训示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活动、果园绿肥、果园生草栽培、简易设施栽培等绿色栽培相关技术,我区利用横县、武鸣、钦北3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绿色生产。目前全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有87个,有机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认证27个。
独特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的天峨龙滩珍珠李,口感好、早结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优异,目前全县共发展龙滩珍珠李12.3万亩,去年投产面积达4.8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达3亿元,户均增收3685元。
为突出优势特色,我区已打造成柑橘和香蕉两个超300万吨,芒果、荔枝、龙眼、柿子和葡萄五个超50万吨的优势产业,同时还有火龙果、百香果、早熟桃李、猕猴桃、大青枣等众多特色水果,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多样的发展格局。建成以桂林、南宁、柳州、梧州为重点的柑橘基地,桂南、桂东南荔枝龙眼基地,桂南桂西南香蕉基地,右江河谷芒果基地,桂北和高海拔地区特色落叶果基地。2018年我区已推荐上报农业农村部的19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中,水果占了10个席位。
为解决柑橘偏重迟熟品种、早熟品种不足问题,2018年全区新种柑橘类面积95万亩,预计总产量同比增长24%。预计新种各类果树面积137万亩,以沃柑、百香果、特色落叶果为主,此外还完成了21万亩荔枝、龙眼、芒果的春季高接。
品牌就是生产力。广西通过评选、展示、宣传三结合的方法推动品牌打造,目前公布的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中,共有33个水果产品和企业上榜,占总量的28.2%,其中百色芒果、富川脐橙等12个区域品牌占同类总量40%,金穗农业集团公司、振企农业科技公司等6个企业品牌占同类总量22%,绿水江香蕉、佳年火龙果等15个产品品牌占同类总量25%。
为畅通销售渠道,农业部门落实专人了解区内外产销动态,为客商和果农穿针引线,并引进推广包装加工新技术,为下一步更新保鲜加工技术奠定基础。同时开展水果电子商务与水果保鲜包装新技术培训,组织对接签约,部署流通措施。
为延长产业链,我区引进推介低温干燥烧烤、低温杀菌、冷链综合包装等新技术,协调指导企业开展精深加工和初加工,开发果干、果浆、果酒、果醋及酵素等系列产品,消耗原料果50万吨,其中月柿30万吨,香蕉15万吨,荔枝3万吨,其他2万吨。
我区还引进推介气调保鲜新技术,开展荔枝智能化长周期冷藏保鲜试验。通过努力,目前自治区级示范园区共建设有水果冷库98座,容积7.8万立方米;县级示范区116座,容积7.3万立方米。
水果产业的发展,让贫困户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全区54个贫困县中,有近40个把水果产业作为主要或重要选项。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西将针对水果产业短板下苦功夫,着力培育良种良苗,加强指导示范,强化促销服务,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加工发展,努力打造千亿元大产业,推动绿色生产和产业融合发展。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