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庞革平 刘佳华
“桂林山水甲天下”,秀美山水是桂林的名片。
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在实践中交出答卷:贯彻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保护漓江为核心,改善生态、发展经济、惠及民生,让自然与社会同进步。
如今的桂林,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以生态保护为根本,让漓江焕发出“青春态”
“我家三代都靠撑船为生,我14岁来到这里开住家船。”在七星区訾洲公园旁,今年30岁的赵祖进回忆说,“当时靠打鱼和撑船维持温饱,住在船上,环境恶劣,涨洪水时,根本不敢睡觉。”
2016年,赵祖进一家三口被转移安置,搬上岸住进了70平方米的房子,他获得15万元安置补助,现在正准备到漓江保护区外与人合开养殖场。细雨蒙蒙,望着清澈的漓江,赵祖进说:“以前这里的水很脏,自己都不想看,我们搬走后,水起码清了10倍!”
漓江城市段住家船历史悠久,部分渔民以船为家,吃喝拉撒都在船上,生活污水直排漓江。2016年,桂林市启动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整治工作,投入2632万元,112户住家船渔民被妥善安置,告别风雨飘摇的船上生活,漓江水质和景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漓江是桂林核心中的核心,竞争力中的竞争力。”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说,保护漓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2025年)》相继出台、漓江风景名胜区工委管委会成立、漓江综合执法和长效保洁等制度改革启动实施、漓江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工程持续重点推进……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保护天下甲。近年来,桂林先后投入近70亿元,全面整治漓江城市段7条溪河、46个片区,并向市区周边及漓江支流推进,遏制污水直排漓江现象,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
截污还需控源。桂林建立漓江游船环保准入标准,对漓江游船进行全面提档升级,不达标的全部退出,108艘游船全部实行星级管理;拆除所有市区沿岸及洲岛鱼餐馆违规搭建;漓江城市干流及上游水库全面禁止网箱养鱼,沿岸养殖场全部迁移。
今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中国首批获批的三座城市之一。“保护漓江,就是桂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桂林市市长秦春成说。
百里漓江,百里画廊。作为风景名胜区的漓江,2017年接待境外游客量达到249万人次。作为桂林市饮用水水源地的漓江,多年来水质达标率为100%,所有国家考核水流断面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漓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0.46%、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0.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68平方米。
以融合发展为引领,创生态文化旅游“优势股”
“今年国庆,我们家的房间全被提前预订了,收入比平常翻了一番。”漓江冠岩景区公园旁,民宿“漓江缘”老板宾琴笑容满面……
接待国内外游客23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8.93%;实现旅游消费28.07亿元,同比增长20.47%。这是桂林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亮眼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一本蓝图绘到底,在旅游综合改革、旅游业态创新等方面领全国之先,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典范。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成为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保护和开发漓江、象鼻山、阳朔等传统景点,建立漓东百里生态示范带,摄影胜地龙脊梯田创建5A级景区,建设山水风光体验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依托秀美山水,桂林的生态旅游路越走越宽。
“在桂林,只讲生态不全面,还要看桂林的历史文化。”赵乐秦说,桂林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守好生态“生命线”的同时,还要“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把历史文化中的“散珠碎玉”串起来,做好生态、文化、旅游相融的文章。
漓江之滨,古香古色的逍遥楼傲然耸立。登楼临风,近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逍遥楼”碑刻,远眺“桂林老八景”,山水桂林更添文化之美。靖江王府、正阳东西巷、逍遥楼及周边街区等组成一个1平方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每日游客如织,成为桂林文化旅游新地标。
《印象·刘三姐》是全国首个、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自2004年公演以来,广受欢迎。今年,来桂林的游客可观看体验的文化项目又多了一个——大型歌舞《桂林千古情》,每场演出座无虚席。
刚刚看完《桂林千古情》,游客廖先生意犹未尽:“我们用了两个晚上,分别看《印象·刘三姐》和《桂林千古情》,从不同侧面展现桂林,都很震撼,值得看!”
“生态是底色,文化是特色,融合是路径。”桂林市委政研室主任龚明聪说,桂林正加快实现从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胜地转变。截至2017年底,桂林全市A级景区达63家。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突破 8000多万人次;今年1-8月已接待游客6800多万人次。
以产城互动为着力点,强可持续发展“动力源”
桂林城区建筑限制高度,可使用面积和容积率较低,城区内一度出现风景名胜、党政机关、工厂企业、市民住宅区、游览区混杂的情况,人口拥挤、交通阻塞,产业难以壮大,漓江的负荷在不断加重……
环境限制和土地紧张,犹如两只大手,扯住桂林发展的后腿。怎么办?“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决策应运而生。
桂林市民小王搬进临桂新区的新房已有一年多时间,“新区交通通畅,教育、医疗、公园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都已比较完善,晚上小区灯火明亮,人气越来越旺。”
2009年,临桂新区创业大厦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014年7月,桂林市委、市政府机关正式入驻临桂新区;2016年,市直44个具有行政审批功能和服务的部门全部进驻……一座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正在崛起!与此同时,老城疏解提升取得显著成效,漓江两岸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品位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3年7月,桂林启动实施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总投资约130亿元,分4个批次在所辖17个县区打造60个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截至目前已建成三批共44个示范乡镇,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的桂林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漓江东岸,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是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原来我们草坪通往外界只有唯一的一条水路,坐木船要一个小时才能到达竹江码头。”草坪村村民赵小发说,这几年草坪变化特别大,路、水、电、网络都通了,来旅游的人一年比一年多。
2016年3月,规划面积为142.7平方公里的桂林经开区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7月,经开区举办“桂林华为合作区招商大会”,整体招商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的产业集群,签订10个协议项目,投资总额31.64亿元,促成华谊智测、巴斯波、孚瑞达等一批项目签约入驻园区。目前,除华为以外,比亚迪、中兴等一批中国500强企业纷纷入驻经开区。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桂林立足生态、旅游、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升级,地区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1.22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2045.18亿元,增长了182倍。秦春成感叹道:“桂林其实也是一座产业之城,正是产业和山水相得益彰,才让桂林更有魅力。”
(原载《人民日报》10月23日第一版)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乙18号院万达广场A座15层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401009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7401111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18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