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力以赴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
——我区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广西日报记者 余 锋 通讯员 韦夏妮
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统一安排,今年6月7日起,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为期1个月的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目前,“回头看”工作已经告一段落。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相关部门把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当作对广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次“全面复查”和“再次会诊”,当作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高度重视、态度坚决,密切配合、全力保障,正视问题、迅速行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强化问责、举一反三,充分发挥了督察“回头看”的震慑和推动作用。全区解决了一批长期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落实了一批长期想办而未办成的实事,整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直面环境问题,坚决扛起边督边改政治责任
自治区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等研究部署和协调推进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工作,并成立了由自治区分管副主席担任组长的迎检工作组,统筹做好“回头看”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
一个月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不畏酷暑,下沉基层,先后到我区14个设区市开展督察。在钦州、北海、玉林、梧州、南宁、崇左等地,督察组严厉指出一些地方存在整改不严不实不到位和虚假整改问题。对督察组发现的问题和群众信访的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及时部署、坚决整改。
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自治区主席陈武多次研究布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多次现场督办解决环保突出问题,并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钦州、百色、北海等市发现的问题先后作出批示,要求坚决抓好整改,举一反三,对全区进行一次地毯式再检查、再清理,并启动问责程序,依法依规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自治区政府成立4个由副主席带队的分片下沉督察小组,负责各市生态环境问题督办工作,确保相关环境问题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处罚到位、问责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与此同时,自治区先后下发了《关于集中整治违法违规“小散乱污”企业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明确职责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外省固体废物非法转入我区处置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广西北部湾沿海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指导各地采取综合措施抓好问题整改,举一反三解决环境问题。
突出整改重点,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广西开展工作期间,自治区要求各市对相关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健全整改工作台账,严格时限要求,细化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严禁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有力地促进问题解决。各地各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立即行动,层层传导压力、夯实责任,立行立改、持续整改,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
据自治区迎检工作组通报,截至7月18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广西的信访举报问题34批共4620件信访件均办理完毕,处理情况为:责令立即改正、限期整改、停产整改共3684件次,立案处罚342件(罚款总金额1089万元),查封扣押45件,关停取缔212件,移送公安部门22件。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通过督察整改,各地还解决了一批环境突出问题,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获得感增强——河池市宜州区全面整改桑蚕养殖蚕粪乱堆乱放污染水体问题,促进当地种桑养蚕行业绿色发展;钦州市对督察组指出的钦江西干渠黑臭水体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后,附近居民为居住环境改善点赞……类似的例子,在全区还有很多。
为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各级宣传等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全面认真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第一时间公布举报电话、邮箱,第一时间公开群众投诉举报信访案件查处情况及问责情况,每天在自治区级和设区市级“一台一网一报”公布边督边改进展情况,主动曝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环境违法典型案例,鞭策整改,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强化督察问责,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个多月来,全区各地认真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针对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反弹、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检查发现的突出环境问题、群众反复投诉长期不能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线索,相关部门认真开展调查核实,落实责任追究,先后查办了北海市诚德镍业公司违法违规堆放冶炼废渣、钦州市非法炼铝等一批重点案件,问责了一批责任单位和人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据统计,截至7月17日,全区就57个问题线索,共问责90个单位、328名责任人(其中处级39人、科级及以下289人)。通过开展责任追究,倒逼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同时通过媒体及时公开发布环保问责典型案例情况,充分发挥案件警示震慑作用,促进了中央环保督察深入开展。
自治区迎检工作组通报称,截至当前,无论是督察组已经指出的问题,还是交办的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数量都远远超过了2016年,下一步还有许多突出的环境问题需要解决,有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化解,整改落实工作任务更重、困难更多、压力更大。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今后,我区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认清差距,直面问题,压实责任,围绕“小散乱污”企业治理、黑臭水体治理、国土空间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自然保护区确界等重点问题,对2016年指出的七大类37个问题进行再审核再整改,对这次督察“回头看”交办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整改,并以此为契机,全力以赴解决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高质量发展优势,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进一步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的金字招牌,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