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闪亮招牌 谁与争“峰”

2018-07-16 10:23:19 | 来源:广西日报 | 编辑:唐志强 | 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闪亮招牌 谁与争“峰”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标志性成果综述

  广西日报记者 姜木兰 简文湘  通讯员 聂新宇

  对于中国与东盟的企业,抓住每年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获得的商机,就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广西农垦集团是众多的受益者之一,从第一届开始就连续参加峰会的活动,还设立了农垦行业贸促会作为峰会承办机构——广西贸促会的分支机构,陆续在印尼、缅甸、越南、柬埔寨实施了一批海外项目,涉及境外经贸合作区、木薯淀粉加工、剑麻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及仓储物流中心等领域。

  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2004年举办以来,中国与东盟携手合作,峰会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务实推动、稳固发展、转型升级三个阶段,成为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商务与投资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深的国际会议,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开创政商对话新模式。15年来,先后有50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大会、发表演讲,1500多位政府高官出席峰会。峰会框架下的东盟国家领导人与中国企业CEO圆桌对话会,自2009年创办以来成功举办了9次,每次邀请1位东盟国家领导人与推动中国和东盟双边经贸合作的中国企业CEO以及他们在东盟国家的合作伙伴展开对话,促成中国企业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东盟国家达成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双边经贸合作项目逾400亿美元,项目涉及金融、能源、基础设施、工程、物流、科技、教育、农业、旅游等领域,有效推进中国与东盟相关国家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成为推动相关国家政策沟通和环境改善的有效途径。

  构建政策落地新机制。15年来,峰会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服务广西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2006年第三届峰会开幕式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积极探索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可行性”的建议,2008年1月,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5月,批准设立广西钦州保税港区;12月,批准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在南宁建设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写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峰会上的主旨演讲,推动在南宁建成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凸显了南宁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物流的中心地位。推动我国领导人在峰会开幕式上强调继续加强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建设,向东盟国家推介区域合作发展的重大具体项目和实践行动。

  畅通经贸合作新渠道。15年来,峰会致力于推动商务、交通、海关、质检、金融、科技、环保、矿业、人文等领域形成协调合作机制,峰会框架下举办中国-东盟矿业论坛、中国-东盟金融博览会等200多场经贸活动,促成100多个合作项目、合作金额达400多亿元,催生了中国-东盟信息港并加速了中国-东盟通信业的发展,推进了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推动了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促成了中国-东盟部长级矿业会议机制,建立了中国-东盟物流多式联运联盟,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达成《南宁共识》《南宁联合宣言》《南宁倡议》等多项共识,为形成中国-东盟合作的“南宁渠道”作出了重要贡献。

  打造工商界共赢新平台。15年来,峰会坚持加强域内工商合作,在发挥贸易投资促进、跨境电商、机制建设、商事法律纠纷解决服务等功能作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积极推动中国贸促会与东盟国家工商会联合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共实现200多万单交易量。推动在南宁设立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联络办公室、东亚商务理事会中国委员会联络办公室,为广西开展对外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探索建立多双边商事法律专家委员会,为企业经贸合作提供咨询、培训、纠纷调解、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控风险、定纷止争、维护合法权益。广西建工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投资集团等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参与峰会机制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经贸成果。

  优化区域营商新环境。15年来,共有5万多位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东盟国家企业高管和专家学者出席峰会,已成为工商界反映自身诉求和提出建设性建议的重要渠道。中国-东盟工商界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深化双向贸易投资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建设、促进社会人文交流、推进次区域合作、贸易便利化措施、放宽非关税壁垒等方面表达商界意愿,发表真知灼见,提供睿智思考,提出积极建议。先后发布《中国-东盟工商界行动计划》《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演讲文集》《中国-东盟(柬、老、缅、越)贸易便利化研究报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共同宣言》《中国-东盟商事联合调解协议》等系列报告,为改善中国和东盟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