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山翠竹变“摇钱树” “小甘蔗”成“大产业”广西田林特色产业促脱贫
“真正管好10亩八渡笋,一家人脱贫致富就不成问题了。”今年47岁、家住广西田林县六隆镇平细村的贫困群众吴再梦,把一株株八渡笋竹当成他家的“摇钱树”:他家现在种植的八渡笋竹林达到118.95亩,人均拥有竹林面积16.9亩,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在政府的支持下,广西田林贫困户大力发展八渡笋、油茶、甘蔗等特色种植,各显神通演绎自己的脱贫故事。
青山翠竹成贫困户“摇钱树”
八渡笋是田林县著名传统特产,历史悠久,清代刊印的《珠玑幼学故事琼林》标有其名并列为贡品。如今,八渡笋在广西田林扮演着助农脱贫致富的重要角色。
田林县八渡乡博峨村平作屯是宫廷贡品八渡笋的原产地。当地所产的八渡笋口感纯正,脆嫩无渣,营养丰富。今年54岁的农永辉就是平作屯人,他家5口人,自己身体不好,两个女儿正在上学,2015年精准识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村民委副主任罗文才找到他,鼓励他和其他村民一起扩大种植八渡笋,并抓好科学管理。他加入了“平作绿缘专业种植合作社”,依靠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运作模式,2016年八渡笋收入增加到4万元,当年实现了脱贫。如今,农永辉的竹林已扩大到80亩以上,自己为人诚实也被合作社聘为出纳员。
据悉,博峨村143户贫困户中,有136户把八渡笋作为脱贫致富产业,全村八渡笋种植面积达1.93万亩,2017年实现全村顺利脱贫摘帽。
在该县六隆镇平细村渭六沟,大清早就和家人在竹林里忙活的村民姚茂星告诉记者,他家生活条件艰苦,从100多公里外的大石山区搬迁到六隆笋区后,依靠八渡笋逐步改善了全家的生活。2017年,他家卖八渡笋收入7万多元,盖好了新楼房。今年风调雨顺,他家的八渡笋丰收在望。
据了解,为了让八渡笋优势产业惠及更多贫困群众,田林县大力实施科技增产、示范带动、组团运作战略,助推群众脱贫致富。2017年,田林县八渡笋干笋产量达4800吨,总产值1.55亿元;全县笋农收入高的农户有5至10万元,收入超万元的有4680户,其中依靠八渡笋产业助推脱贫的贫困户有1519户,全县八渡笋种植面积21485亩。
据田林县县长黄慧介绍,三口之家的贫困户只要管好10亩八渡笋,一年即可收入1.4万元以上,全家脱贫不成问题,目前全县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种植八渡笋,日子已经越过越红火。
油茶低产林改造让农民有盼头
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田林县把油茶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油茶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田林县者苗乡渭龙村渭情屯陆德明家有4口人,爱人长年患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房屋破败不堪,生活非常清苦,2015年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渭怀屯山多地广,陆德明分家时分得15亩老油茶树,因管理不到位收入低,每年的茶油只够自家食用。列为贫困户后,他积极配合政府组织的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加强林间管护,近两年山茶油价格上升到每市斤50元,2017年他的油茶收入达5万元,房屋也修缮一新,实现脱贫出列。
田林县百乐乡根标村赖轰屯贫困户李亚斗,家中2口人,预计2018年脱贫。该户前几年共种植了8亩良种油茶,经过精心管护,如今油茶已有收成。2017年卖山茶油就有了14000多元的收入。李亚斗告诉记者,2018年的油茶挂果多,油茶产业可以让他家实现脱贫摘帽。
目前,田林县有连片1000亩以上油茶示范基地6个,2017年底全县油茶林面积37.66万亩,实现了14个乡(镇)油茶产业全覆盖,其中10051户的贫困户有油茶林55756亩,油茶成为贫困户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据相关部门测算,2017年该县产果期油茶林收入油茶籽0.92万吨,产值2.2亿元。
田林县还利用小额信贷1.5亿元扶持贫困户和林业合作社发展油茶产业,以田林县丰裕经济果木林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造林公司作为扶贫平台公司,贫困户与信用社、平台公司三家签订贷款协议,把贷款资金入股到平台公司,公司每年按不低于入股资金10%的比例分红给贫困户,每家公司带动600户贫困户,5家公司年内带动贫困户3000户约1.2万人,贫困家庭仅此一项年可增收5000元。
“小甘蔗”成脱贫致富“大产业”
盛夏时节,走进田林县六隆镇,山间地头被茂密的甘蔗林装扮得青翠欲滴。
田林县六隆镇平细村贫困户农青耐一家6口人,虽然家住八渡笋区以外,但他勤劳不服输,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高产糖料蔗给他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新机遇。2016年,他从原来的种植2亩甘蔗扩种到了12亩,当年收入3.6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一根甘蔗就是一元钱,多亏我跟着黄哥种甘蔗。”“原来我们有顾虑、不肯种,是黄哥坚持动员我们一起种甘蔗。” 正在护理甘蔗的群众七嘴八舌,讲述他们种植甘蔗增收的脱贫经历。他们口里的黄哥,就是广西深度贫困村之一——六隆镇门屯村村委会副主任黄顺伟。黄顺伟初中毕业之后在家务农,农作物以玉米种植为主,偶尔也外出打工,但只够糊口度日。近年来,他看到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甘蔗种植,他带头贷款种下10亩甘蔗,并不厌其烦挨家挨户和村民算种植甘蔗的“经济账”。群众热情上来了,他把自家的10亩甘蔗全部留作蔗种借给村民。2017年,门屯村种植甘蔗从原来的不足百亩扩大到1420亩,黄顺伟自己种了20亩,成为村里的种蔗大户,现在全村甘蔗总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400多万元。
田林县糖办主任王志高告诉记者,2017年田林全县甘蔗种植面积已超14万亩,覆盖全县贫困户3977户贫困人口15918人,贫困户种蔗面积27990亩,仅政府、公司扶持种蔗金额就达1035.63万元,不少贫困户通过甘蔗生产脱贫致富。
据悉,田林县把八渡笋、油茶、糖料蔗、杉、芒果等7个特色产业作为精准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县农业经济总产值的42%。数据显示,该县建档立卡贫困户20505户,有特色产业户数为16584户,其中有八渡笋1519户21485亩,有油茶10051户55756亩,有糖料蔗3977户27986亩,有杉9494户134937亩,有芒果1029户7490亩……田林全县无产业贫困户仅为1231户,无劳动力或主要劳力长期外出务工2690户,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比例为93.1%。
田林县县委书记彭斌介绍,田林把提升脱贫攻坚的组织化程度、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和扶持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全县精准脱贫攻坚的战略措施,2018年全县计划再投入3810.4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努力实现93%以上的贫困户有增收项目、有脱贫门路。(庞革平、甘天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路甲16号 邮政编码:100040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891032 举报邮箱:jubao@cri.com.cn 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10-68891834 监督邮箱:jiancha@cri.cn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0102002 京ICP证120531号 京ICP备05064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12001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5
网站运营: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在线版权所有©1997-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