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广西大中专毕业生供求比为0.81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缓和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邓色迎
核心提示
5月22日,广西人才服务办公室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求情况分析,毕业生总体供求比为0.81,就业压力较为缓和,毕业生职位提供平均薪酬为3922元/月。
1 流动性大 销售类职位最缺人才
今年第一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共计6612家,增长25.54%;毕业生需求人数为2847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941人,同比涨幅高达53.62%;毕业生求职人数为23090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192人;毕业生供求比为0.81(即毕业生需求人数为1时,毕业生求职人数为0.81,下同),毕业生人才需求呈现大幅增长,就业压力较为缓和。其中销售类职位毕业生总需求人数达到5741人,占比达20.16%,其毕业生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1267人,涨幅达28.32%,其需求增长量排名第二。由于销售类职位人员流动性大,需求一直维持比较旺盛的局面。
今年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传统管理类职位(包括行政/文职/后勤类、人力资源/人事类及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三大职位类型,下同)的人才需求呈现明显增长,其人才需求总量为3642人,同比涨幅高达137.57%,创历史新高。行政/文职/后勤类的需求增长量排名第一。其中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建筑/工程类及行政/文职/后勤类职位的毕业生供应人数位居前三位,均超过2000人。
2 冷热不均 超七成职位竞争激烈
一季度广西人才总体就业竞争压力较为缓和,但职位冷热不均。在52个主要职位类别中,有38个职位类别的毕业生供求比大于1,超七成的职位竞争激烈。
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毕业生供求比排名前10位职位类别的毕业生需求人数合计仅为556人,占比仅为1.95%,而毕业生求职人数高达5928人,即将近11个人竞争1个岗位。其中交通运输服务、计算机硬件开发类及轻工/食品/工艺品类职位类型的竞争激烈程度位居前三名,由于这三类职位类型的毕业生需求极少,分别仅为1人、2人和6人,这三类职位的毕业生供求比分别高达97.00、43.00和27.33。另外,在传统管理类职位中,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人力资源/人事类及行政/文职/后勤类这三种职位类型合计毕业生求职人数为7304人,需求人数为3642人,超过2个人竞争1个岗位,特别是财务/税务/审计/统计类职位,将近11个人竞争1个岗位。
毕业生供求比后十位职位合计毕业生需求人数为9590人,占比为33.67%,而合计毕业生求职人数仅有2350人,占比仅为10.18%,其合计毕业生供求比仅为0.25。服务类中美容/保健类和百货/超市/零售类职位的毕业生供求比分别仅为0.58和0.21;销售类职位的毕业生供求比仅为0.13,人才缺口达到4986人,是本季度人才缺口最大的职位类型。
3 专业要求 86.42%的岗位没有明确
今年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毕业生求职人才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学历,其数量占总毕业生求职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2.20%和45.41%。从数据分布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提高,其中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占比高达79.69%,对学历未提出明确要求的毕业生需求数量占比缩小,仅为7.34%。
与毕业生求职分布不同,除了特殊岗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求职者并不强求专业对口,其中86.42%的岗位对专业没有明确要求,而在有指定专业要求的岗位中,数量最多的是要求工学类专业的岗位,但毕业生需求人数仅为1574人。
其中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的区内供需总量依旧集中在南宁市,其供需占比分别达到67.26%和71.61%,毕业生供求比为0.76,竞争压力较为缓和。其他地市毕业生就业压力最大的是来宾市,由于需求极少,仅有34人,供求比达到5.38;其次是贺州市,供求比达到3.00。
而第一季度,女性仍旧是毕业生求职人才的主力军,占比达到66.20%,而男性毕业生求职人数占比为33.80%。而在需求方面,用人单位对性别要求很低,其提供的岗位中有92.83%的岗位对性别无要求。
4 岗位待遇 薪酬大多在3000~3999元/月
本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应届毕业生职位提供薪酬水平环比小幅下滑,其平均薪酬为3922元/月。本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中应届毕业生期望的平均薪酬为3146元/月。
一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的薪酬区间分布中,3000~3999元/月薪酬区间职位占比依旧为最集中的区域。4000~4999元/月薪酬区间求职毕业生和岗位的占比比上季度分别增加了0.45和7.11个百分点。此外,5000~5999元/月薪酬区间的求职毕业生占比与上季度相比增长了0.19个百分比。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