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记者 赵 超 通讯员 陈可夫
12月13日,在苍梧县六堡镇合口码头,一棵大樟树枝繁叶茂,树叶迎风发出“沙沙”声,似乎在述说着茶船古道曾经的繁荣。如今,六堡河里的尖头船和竹筏已难见到,而六堡镇的茶园基地却愈发青翠了,六堡茶的出海通道在现代交通条件下更加便捷。
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在“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背景下,数百年历史的茶船古道再次焕发生机活力,开启了六堡茶行销全球的美妙旅程。
茶船古道再起航
在梧州市六堡茶文化展示馆内,一排岭南风情的骑楼环馆而建。骑楼下,一张张图片、一组组工具展示我国黑茶的历史、工艺,带人们走进并沉浸于这段深厚的茶历史文化中。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幅茶船古道的地图。茶色氤氲中,梧州市六堡茶研究院院长、广西梧州六堡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士成娓娓道出一段历史。
六堡茶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生产历史。这种微生物发酵黑茶工艺考究,要通过初制沤堆、复制冷发酵及凉制陈化等多道工序,以红、浓、醇、陈“四绝”著称,耐于存放,非常适合长距离运输。
进入晚清之后,中国社会动荡,大批华工下南洋谋生,其中大多为岭南地区人士,六堡茶随之漂洋过海。自此,一条起于六堡镇,沿六堡河经东安江、贺江再入西江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繁忙起来。《广西通志稿》载:“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随着水运没落、战争等因素影响,这条通江达海远至南洋和欧美的茶船古道逐渐沉寂。如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承载缕缕茶香的茶船古道仿佛从尘封的历史中复活。六堡茶的运输方式改变了,但通道依然复制当年轨迹——从苍梧起航抵东南亚各地,直至行销全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