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以绿色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广西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建设观察
2023-12-05 10:44:04来源:新华网编辑:蔡俊聪责编:刘洋

  看得见的红花绿植和环保设施,看不见的绿色电力和智能化系统……初冬时节,沿着美丽的北部湾海岸走访,绿色、低碳的场景在各个港口随处可见。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港口规划、建设、运营和临港产业发展中,协同推进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智慧港口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系统谋划,健全绿色发展体系

  沿着进港大道进入北海铁山港区,两旁是十多米高的抑尘网,绿化带中朱槿花、三角梅等簇拥绽放,封闭式运输车辆来回穿梭,一派整洁有序的场景。

以绿色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广西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建设观

  北海铁山港区一处充换电站。新华社记者赵欢 摄

  在铁山港东岸码头,工人们正为码头投入运营做着各项准备工作,附近两片海域,红海榄、白骨壤等各类新种的红树林郁郁葱葱。码头负责人黄海祥介绍,通过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等合作开展常态化监测与修复工作,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逐步改善。

  除了看得见的绿色,还有看不见的绿色电力。近年来,北部湾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启动港区风能、太阳能开发,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各个港口,很多叉车、装载机都是更新换代后的新能源车辆,门机等大型设施用上了绿电。

  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负责人介绍,公司制定出台了北部湾港“十四五”绿色港口发展规划和北部湾港零碳港口建设行动方案等,系统谋划推进绿色港口建设。

  科技赋能,提升绿色发展效能

  巨型货轮上方,呼啸往返的桥吊精准抓取集装箱,放置在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上……在钦州集装箱自动化装卸码头,技术人员只需在控制室内轻点按键,即可完成上万吨货物的装卸。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流程策划部副经理朱光远说,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新一代创新技术,正加速提升港口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赋能港口智慧绿色转型升级。

以绿色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广西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建设观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 摄

  在以集散大宗货物为主的防城港,货车司机通过手机APP线上预约即可自动确认进港作业,并与海关“智慧湾”平台实现无缝对接,车辆集疏港通过时间从原来的240秒减少到约30秒。

  今年8月,北部湾港首个铁路智慧调度中心在防城港码头投入使用。记者在调度中心看到,电子大屏上共享集成了众多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对每趟车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运行区间等信息一目了然。“疏运智慧化,车辆等待时间减少,效率得到提升,还能节能减排。”码头铁路运输部经理助理莫宇军说。

  随着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加快,码头生产作业实现各环节信息化、智能化管控,北部湾港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门户港的地位更加凸显。今年1至8月,北部湾港(本港)货物吞吐量完成2.03亿吨,同比增长11.35%。

  循环利用,释放绿色发展红利

  近年来,通过实施“港产园”联动发展,北部湾临港化工、金属新材料、设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快壮大。通过工艺与技术创新,北部湾港不断提升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构建起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循环工业链。

以绿色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广西北部湾港绿色港口建设观

  钦州港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赵欢 摄

  “吃”进废渣,“吐”出“金子”。在北海鱼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的钢渣、污泥等工业固废代替从矿山开采的石灰石,作为企业生产原料,形成“固废—建材制品—环保产品”产业链。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张帆介绍,固废综合利用不仅有效缓解北部湾区域工业园冶炼废渣及其他工业固废处置问题,还形成了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每年北海鱼峰处理的大量固废中,有近百吨来自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记者在北港新材料生产废水深度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看到,目前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公司环保部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超9000万元,一期预计处理1.2万立方米污水、废水,反哺工业用水,真正实现水资源循环使用。

  在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北部湾港还对危废贮存场所进行全面提升改造,目前北部湾港危废库面积达1660平方米,实现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来源及去向可追溯查询,切实消除环境风险隐患。(记者向志强、赵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