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    舆情智库
南宁市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0-03-30 09:17:32来源:南宁日报编辑:骆秋妤责编:胡晓萌

  本报记者杨静通讯员韦忠韦柳河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  

  回眸2019年,南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破冰前行,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落地见效,一批便民利民的微改革、微创新持续涌现,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为推动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精准按下“快进键”  统筹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攻坚,惟有奋进。2019年,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并将专项小组由原来的8个调整为10个,细化拓展了专项领域改革分工。市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抓改革,主持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重大改革方案,听取专题汇报,领衔推动强首府战略、脱贫攻坚等10余项重要改革的落实,解决一批制约改革发展的瓶颈难题。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引领带动下,市委深改委委员以及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推进本领域本地区改革落实,全市上下形成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改革攻坚,谋定即动。市委深改委先后召开4次会议,审议了14项重大改革方案,听取18项改革落实推进情况专题报告,稳步推动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对准制约南宁发展的体制性问题、机制性障碍、战略性短板,抓好谋划设计,明确年度改革任务,并将任务分解,落实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层层压实责任,一项一项抓牢。2019年部署的10个领域110项改革任务均完成时序进度,承担的20项国家级改革试点、9项自治区级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按照市委深改委2019年督察计划和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若干规定,综合运用专项督察、第三方评估、绩效考评等方式强化督察评估问效,进一步打通关节、疏通堵点、促进落实。通过扩大舆论宣传,进一步扩大南宁改革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  

  奋力跑出“加速度”  首府改革破冰前行  

  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我市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攻坚突破,一大批体制性、机制性难题相继破解,一大波改革动力、创新活力竞相涌现,以改革破除羁绊,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经济体制改革有效释放发展新动力——市委抢抓机遇,拿出非常之策、使出非常之力、推出非常之举,制定出台了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实施意见,按下了推进强首府各项工作的“快进键”。在此基础上,抓紧组织制定了强工业、强创新、强金融、强枢纽、强开放、强治理等“六强”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系统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的政策“组合拳”。  

  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2019年实现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增长20.2%,存量和增量均居全区首位。创新全链条审批服务,构建了“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件事”的政务服务格局,1476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办事创业“一事通办”新模式获2019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实现建设项目全流程“多测合一”“多图联审”改革以及创新推行涉企政策兑现“一窗申办”服务,创新推行工业用地“先租后让”、产业项目“拿地即发证”等改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指标进入国内一流水平。“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获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  

  创新引领效应持续迸发。健全与中关村协同创新机制,创新创业微生态初步形成,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地累计入驻重点企业90家、孵化创新团队170个,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产业项目17个,示范基地两项科技成果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继续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建设,2019年融资服务平台竞价完成105宗,总金额375.91亿元,节约融资成本4.89亿元……在全区首创技改投融资机制,实行“投贷补”联动,截至2019年12月底,累计为49家企业发放贷款金额12.69亿元。

  开放合作体制改革拓宽合作新空间——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取得突破,29个项目列入“一带一路”南向通道广西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扎实起步,组织编制南宁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片区新增企业1863家,完成32项年度试点任务,形成首批7项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举措。广西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南宁核心区开局良好,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全年新增39家持牌金融机构和重点金融企业入驻中国—东盟金融城,共达60家。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成效明显,华为(南宁)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等23家企业和机构入驻中国—东盟新型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南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引进跨境电商企业累计50家,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业务量突破3500万单,名列全国第三批综试区前茅。外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与20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47.79亿元,加工贸易进出口占全区比重达63.5%,与东盟进出口总值110.93亿元、增长23.7%,开放发展潜力持续释放。  

  农业农村体制改革为乡村振兴添新动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成效,完成清产核资,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基本摸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效应持续发挥,2019年底全市1556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4万元以上,其中达到10万以上的有381个村,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取得实效,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以及上林、马山县等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巩固,通过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战,2019年全市将有上林、马山、隆安3个贫困县摘帽,109个贫困村摘帽,超9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43%。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建立健全“四个一线”选人用人机制,持续整治干部“昏庸懒散拖”、权力滥用和“中梗阻”现象,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2019年,全市从“四个一线”提拔使用的处级干部占提拔总数的84.4%。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两年一增资”机制,村干部(社区)待遇稳定增长。同时,健全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协调机制,有效构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四位一体”大监督工作格局。  

  提升民众“获得感”  首府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改革为民,改革成果惠民。我市以改革实招硬招击痛点、触难点、显亮点,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市宜居品质有新提升。坚持“治水、建城、为民”城市工作主线,持续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斐然,荣获“2019美丽山水城市”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蝉联此项荣誉的城市。五象新区依托各种战略平台、资源要素、优惠政策集聚优势,推进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城市建设管理成效机制不断健全,“绣花式”城市管理“南宁经验”让城市更加整洁有序。完善南宁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效管理体制机制,入围2019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市县两级水源水质连续三年100%达标,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并获评全国首批优秀试点城市。创新邕江综合整治开发模式,百里秀美邕江流光溢彩。创新环境空气质量考评机制,“南宁蓝”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2018年上升了3位。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新成果。作为城市医联体建设国家试点城市,南宁市以市一医院、市二医院牵头组建医疗集团,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形成网格化布局管理,由医疗集团统筹网格内医疗资源,为辖区民众提供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等服务,逐步实现“15分钟就医圈”。2019年,南宁市被列为全区唯一的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以上林县为试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不断深化,实行付费总额控制等多种付费方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持续升级,在全区率先推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互联网“线上购药”服务。  

  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有新成效。我市入选国家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第一批试点城市,荣获广西首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市”奖励。市、县两级融媒体工作全面铺开,横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成效得到中宣部调研组充分肯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周家坡古建筑群修缮启动及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挂牌。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南宁市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执行“同城一支队伍”。加快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老南宁·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中山路美食街、邕江夜游等成为夜间经济“网红地标”。  

  社会保障领域改革有新突破。创新打造全国领先的“线上一网通、线下一门办”人社服务新体系,并探索推进“免办”服务改革,改革经验获人社部发文推广。出台进一步推进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实施方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将因病等支出型贫困家庭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  

  啃骨涉险迎难上,破局开路勇担当。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起步之年,我市将进一步深化机制创新、巩固完善制度、强化系统集成,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全力交出一份更加精彩的“改革答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