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平桂:传统制茶工艺规模化 托起土瑶同胞致富梦

2019-09-30 17:02:20 |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广西频道消息(穆德爽 通讯员 黄海金):“黑茶年份愈久愈醇香,多次冲泡仍留有余香。”赵金安一边熟练地洗茶泡茶一边说道。今年41岁的赵金安是贺州市平桂区鹅塘镇明梅村村民,和村里人一样,是瑶族稀有支系之一“土瑶”,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祖辈流传下来的制茶工艺,几年前,通过手工制茶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文中作了修改)广西平桂:传统制茶工艺规模化 托起土瑶同胞致富梦

赵金安在养茶车间接受采访 摄影 李景裕

  因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明梅村一直有种茶、制茶的传统。村民们将生长在海拔700米-1000米的茶叶从山上采摘下来,经过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干等工序,最后用竹篓把茶叶装好放到火塘上熏干,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天左右。经过长年淳化的土瑶黑茶色泽黑褐油润,耐冲泡,滋味甘醇浓厚,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9年以前,由于茶叶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土瑶同胞收入不稳定,为让土瑶群众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局,平桂区立足瑶山资源优势,确定了“人均一亩茶、户均两亩姜、村均万亩杉”的“短中长”产业发展道路。同时,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工厂+农户”为一体的扶贫模式,每个土瑶村落实15万元成立扶贫车间。

  2018年12月,明梅村兴建了两个扶贫车间。今年4月,赵金安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承包扶贫车间,成立明梅土瑶茶厂,打造“土之瑶”黑茶品牌。

  赵金安说:“别看这小小的茶厂,能带动种茶、管护、采茶、养茶、竹编包装及长期就业共200余人实现增收致富。”自车间成立以来,明梅村村民赵木观就在车间做制茶工人,每个月有3000元的工资。一业兴带来多业旺,今年,因为茶叶销售量增多,参与加工竹编茶篓的10多个贫困户都有了稳定的收益,手艺又快又好的明梅村村民冯社娇已经增收2万余元,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土之瑶”黑茶已经在平桂区小有名气,订单接踵而来。“茶厂刚刚成立就有五六十万元的定单收入,接下来,我将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乡亲走上致富路。”赵金安信心满满地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