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广西要闻

广西东兰:退耕还林20年 美了生态富了群众

2019-08-20 11:37:56 | 来源:人民网 | 编辑:骆秋妤 | 责编:赵滢溪

  进入8月,广西河池市东兰县隘洞镇切傲屯的陆仕权一家,正忙着打理30亩板栗林,为一个月后的采摘做准备。

  “我们这里出产的板栗,果实饱满,果皮红褐色、鲜艳油亮,果肉软糯、甜美芳香。”虽然天气炎热,陆仕权正在板栗林里乐呵呵地割除杂草。“最多时,一年卖板栗可以得2万多块钱。”陆仕权说,“板栗林下好乘凉”,板栗是家里收入的重要来源。

  在板栗林这棵“大树”下“乘凉”的不止陆仕权一家。目前,“中国板栗之乡”、广西最大的板栗交易集散地东兰县,有板栗林32.5万亩。

  “其中的23万余亩,是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种下的。”东兰县林业局副局长牙韩龙介绍,“退耕还林,农民除了可以享受国家补助,还从林产业、林下养殖中获利。可以说,退耕还林为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搭建了一所‘绿色银行’。”

广西东兰:退耕还林20年 美了生态富了群众

  东兰县生态美了,青山绿了,村庄靓了

  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退耕还林试点,由此揭开了我国退耕还林的序幕。2001年起,东兰县成为国家第一批退耕还林试点县,实施第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完成退耕还林39.2万亩;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后,该县又完成退耕还林6.4万亩。

  退耕还林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并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是东兰县群众致贫的重要原因。大规模的退耕还林,改善了东兰县的生态环境,培育出板栗、核桃和林下养殖乌鸡、黑山猪等支柱产业,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轮退耕还林中,东兰县从实际出发,在土坡地区以生态林、经济林兼顾的板栗、核桃、喜树等作为主要造林树种,让退耕农户在粮食补助期满后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中,东兰县按“先退后调”的办法,额外自筹6150万元,扶持群众在石山区耕地上种植核桃6.4万亩。目前,早熟核桃品种已开花结果。

  陆仕权曾当过村民小组长和村干部,是东兰县实施退耕还林的见证者之一。他说,切傲屯以前大多是荒坡,群众生活很苦。上世纪70年代,隘洞镇开展“造田造地”运动,在切傲屯周边的荒坡开发出500多亩的梯田梯地。“然而,新开的田地太贫瘠,种不成玉米和水稻,只能种木薯和黄豆,收成也很少。”

  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陆仕权将自己的7亩承包地种上板栗树,并陆续开荒种植,成了当地的板栗种植大户和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该屯200多亩梯田梯地都种上板栗树。陆仕权感叹:“退耕还林政策真是好,国家有了好生态,农民有了‘摇钱树’。”

  据统计,2000年底东兰县的森林覆盖率只有62%,退耕还林以来提高到了82.76%;石山灌木平均盖度由22%上升到35%。

广西东兰:退耕还林20年 美了生态富了群众

  东兰县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生态家园随处可见

  实施退耕还林以来,东兰县累计获得国家补助5.76亿元,涉及4.9万退耕农户22.5万人,户均获得补助1.17万元。去年,东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补助1920.8万元,惠及8143户3.12万人。

  林产业的发展也明显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东兰县有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社、公司27家,发展林下经济面积84.58万亩,年产值6.51亿元,惠及林农3.04万户。目前,该县大部分板栗林进入盛果期,年产量约2万吨,产值1.2亿元。

  退耕还林还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去年该县退耕农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有3.8万人。

  实施退耕还林促进林下养殖业风生水起,也让群众发家致富的路子多了起来。

  在隘洞镇牛角坡,当地农民用1000亩板栗林入股,和经济能人一起在板栗林下养殖东兰乌鸡。除了卖板栗得钱外,大家在合作社里务工、分红都有收入。

  “东兰乌鸡,毛乌、皮乌、肉乌,甚至骨头也是乌的,肉质特别鲜嫩,肉用、药用等营养价值都非常高,2014年5月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东兰县水产畜牧局局长韦礼延颇为东兰乌鸡感到自豪,“东兰乌鸡采用生态放养(林下放养)的方式,以蚂蚁、蚯蚓及杂草为主食,五谷杂粮为辅食,是真正的绿色环保食品。”

广西东兰:退耕还林20年 美了生态富了群众

  东兰县养殖户在板栗林下养殖东兰乌鸡

  依托大面积的板栗林等林地,东兰县实施“互联网+乌鸡养殖”项目,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建成688个养殖场,累计投放鸡苗172.78万羽,出栏115.08万羽,带动2.06万户贫困户7.45万人参与,贫困户养殖收入771.8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97万元。

  退耕还林也让一些群众有了稳定而光荣的工作——护林员。

  每周二、周四和周六,东兰县隘洞镇恒江屯的护林员刘明周,都会骑着摩托车去巡山。他两个孩子在上大学,去年动态调整时成为贫困户。在精准扶贫的帮扶中,县里给他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

  “我现在一年有1万元工资,解了孩子读书花钱的燃眉之急。”刘明周深信,未来家里的生活肯定越来越好。

  随着退耕还林的形势发展,今年东兰县又安排了1014名贫困群众担任护林员,惠及贫困人口4023人,实现年人均增收2361元。

  目前,东兰县共有4023名贫困群众当上了护林员,每年工资总收入950万元。(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