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活的城市,居住是否舒适?出行是否便捷?家门口的学校、公园、医院布局合理吗?这些关乎每个人生活品质的问题,在如今的广西,正通过一年一度的城市“全面体检”得到精准解答。
这场覆盖全广西的城市“体检”,学名为“城市国土空间监测”。2025年9月,这项浩大的工程如期完成,海量监测数据新鲜出炉,正悄然推动我们的城市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
全区总动员,锻造“放心数据”
从2022年起,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广西迅速响应,从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起步,逐步扩展至全区14个设区市,与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同步推进。
试想一下,要对全区111个县(市、区)全域及14 个设区市城区的细微变化了如指掌,不仅要细致调查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医院、养老院、中小学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交地铁、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要素情况,还要详细记录每类要素的空间位置、范围、面积、数量,这是何等巨大的工程?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广西自然资源厅拿出了“硬核”措施。
统一标准,全区“一盘棋”。广西自然资源厅不仅制定详细的技术“说明书”,还多次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确保各地“操盘手”技术同步。更关键的是,今年自治区层面直接扛起了全区111个县(市、区)全域监测的重担,完成了总工作量的56%。
“这样既能减轻基层负担和地方财政压力,也能发挥自治区级技术优势,提升效率,确保数据按时保质提交。”广西自然资源厅调查监测处负责人道出了背后的考量。

广西自然资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技术骨干在对数据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摄影 陈文珊
质量是生命线,检查严过“国考”。在国家设置6项严苛的验收指标基础上,广西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要求作业单位必须100%完成自查和核查。自治区级验收时,抽查范围远超“国标”要求,不同单位、不同要素须全部覆盖,有问题必须“举一反三”整改到位,确保交出的每一份数据都是“放心数据”。
截至2025年9月5日,广西已完成全区23.76万平方千米全域范围、2830.4平方千米城区范围的监测和更新任务,标志着全区首次全面完成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
以科技赋能,监测又快又准
在广西,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已进入“天空地人网”协同作战的智能时代。
“AI+遥感”精准识别。广西调取超过1500景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利用AI智能解译,能快速识别出哪里新建了楼房,哪里道路发生了变化,大大提升了内业工作效率。
实景三维“身临其境”。借助实景三维数据,工作人员可以在电脑前“走进”逼真的城市三维模型,开展要素采集、核实和比对,如同拥有了一双“透视眼”。

南宁市城市国土空间监测作业单位使用的实景三维成果截图 供图 广西自然资源厅
移动APP“指尖”核查。 技术人员使用“国土调查云”APP现场拍照、上传,今年拍摄了上万张有价值的核查照片,实现了“发现即记录”。
科技的力量有多大?广西自然资源调查监测院工程师做了一个对比:在自治区级海量数据下,借助定制化工具模型,人工操作从300次简化到5次以下,分析时间缩短至30分钟,监测工作真正实现了从“人海战术”到“智慧感知”的飞跃。

作业技术人员利用国土调查云APP采集艺术场馆要素 摄影 莫婷婷
数据“活”起来,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城市监测更新不是简单的“拍照打卡”,而是对城市空间进行“全面体检”。“体检”的主要指标,则来源于城市国土空间监测的分析数据。
在国家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重大项目广西建设试点项目中,2024年度广西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数据被广泛运用,一个可供城市调度的“数字驾驶舱”已初具雏形。公园与公交的衔接是否方便?15分钟内能否到达社区生活圈?医疗、教育、文化设施覆盖如何? 这些过去模糊的感知,如今都已变成了可实时感知、动态监控、可量化评估的精准指标。
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将不再是“凭感觉”,而是“靠数据”。哪里缺公园,哪里少学校,公共服务资源如何布局更公平,都能通过数据找到“最优解”,推动城市朝着“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方向发展。
据悉,目前广西城市国土空间监测工作已从最初的南宁、柳州、桂林3个城市扩展至全区14个设区市。下一步,广西自然资源厅将专注于让数据“活”起来,深化该成果在规划监督、城市体检、智慧平台建设中的应用,完善监测工作机制,为未来更智能的城市治理打下坚实基础。(文 范雁阳 曾付春)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