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桂筑梦聚英才 携手共绘新图景
——广西2025年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区校合作项目恳谈会侧记
秋分时节,八桂大地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在丰收节的喜悦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青秀山下、邕江之畔,广西2025年定向选调生及引进高水平大学博士座谈会在此举行。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6所高校领导、院士、专家学者,一同出席座谈会,共叙区校情谊、共商合作事宜。集体合影时,掌声阵阵,暖意融融,选调生、博士们齐声表示:“壮美广西,我们来了!”
这场关于人才、创新与未来的深度对话,连同召开的区校合作项目恳谈会,共同勾勒出20多年来广西与名校人才共育、科技共兴、发展共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的生动图景。
高位推动,彰显求贤“广西温度”
“广西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到东盟。”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会见出席座谈会的6所高校负责人时表示,广西正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机遇,深入实施科教兴桂、人才强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迎来了历史发展最好时期。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自2000年中央组织部恢复选调生工作以来,广西坚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真心实意把来桂选调生和高水平人才当作自家人,为他们发展成长提供良好平台,让他们更好施展才华、成就精彩人生。2025年,广西共招录选调生1204名,其中定向选调生650名。截至目前,广西已有选调生1.5万多名,其中定向选调生5100多名。
从青年学生到年轻干部、从校园莘莘学子到扎根八桂大地的建设者……座谈会上,选调生代表们谈体会、说感受,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沉得下去,才能浮得上来。”北京大学选调生、梧州市龙圩区委书记、区长吴情操在座谈会上动情分享。14年前,他初到基层,也曾迷茫;14年后,他带领龙圩区推动产业转型、民生改善,把北大精神写进了奋斗的答卷。
清华大学选调生、忻城县县长沈国章带来了一份“蚕桑答卷”:通过引进新品种、搭建智慧蚕桑平台,忻城县桑园增产13.5%,养蚕成活率提升25%,成功打造全国唯一蚕桑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老乡们那句朴实的‘喝完粥再走’,让我真正明白了这份事业的崇高意义。”他说。
新征程上,选调生已成为广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精准赋能,打造人才“成长路径”
广西,求贤若渴;广西,诚意满满。
选调生成长轨迹的背后,是广西选调生工作启动实施“早”、培养措施“实”、作用发挥“好”、政策机制“全”的体系支撑。
从“初任培训+集中轮训+专题调训”的培养链条,到近三年共选派500余名选调生投身平陆运河等重大任务一线的实践锤炼,广西用制度机制为人才成长铺路,确保引进来、培养好、用起来,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于八桂大地。
从最高人民法院跟班学习到驻村攻坚,再到所在单位的多岗位锻炼,中国人民大学选调生、自治区高级法院刑三庭副庭长李耀杰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实干者”的转变。他的故事,是选调生在八桂大地这片希望热土上根植群众、茁壮成长的真实写照,也是广西人才培养成效的生动体现。
对于高水平博士,广西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和充分支持。实施“一人一策”,提供科研支持、岗位适配、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服务。
“‘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的预申报模式,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广西的大门。”哈尔滨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李长炙今年刚入职广西医科大学,从东北“黑土地”投身南疆“红土地”,他坦言,“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型表现编辑器开发,医科大良好的科研条件,让我大有用武之地。”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琪表示,广西已成为中大选调生除广东外的第一去向,两广是近邻、兄弟,未来要继续携手共进。截至目前,共有434名中大选调生在广西扎根成长。
区校协同,共筑面向东盟“开放高地”
区校合作是广西融入国家战略、激活内生动力的关键抓手。20多年来,区校合作不仅为广西带来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更成为激发广西发展活力的重要引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与广西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广西分院,联合开发“中国—东盟宏观经济大数据与政策评估AI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哈尔滨工业大学定点帮扶金秀瑶族自治县,近十年来,共组织1000多名师生深入瑶山,注入“哈工大智慧”,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
……
在刚结束的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陈刚多次提到,“广西正抢抓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机遇,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开放创新体系”。这一思路在座谈会、恳谈会上得到各参会高校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响应。
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指出,广西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展现出了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和实力,北大将引导师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到广西建功立业。
“我去了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平陆运河建设现场调研,令人印象深刻。”清华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路明表示,清华大学与广西将续签新一轮的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开展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推动校区合作持续走深走实。
恳谈会场内,交流声此起彼伏。一场场精准对接、一次次思想碰撞,让创新资源与产业需求实现高效衔接。
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到新材料与高端制造,从能源动力与交通到医疗健康与生物技术,再到人文社科与智库建设,6场恳谈会下来,区校合作呈现出升级态势,共推进合作项目150项,其中前期已达成初步意向的有102项、新达成意向48项。
合影定格,秋日的阳光洒在一张张充满希望的笑脸上,也照亮了这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
未来可期,广西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精准的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魏碧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