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全球规模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200万吨/年)一次开车成功。王芳/摄
“全项指标合格!”8月26日,在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现场,随着最后一组产品分析数据出炉,全球规模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200万吨/年)宣告一次开车成功。
据了解,此次成功开车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是该项目首套投产的主体装置,采用昆仑工程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联合自主研发的“柴油吸附分离”成套技术,凭借分子级别的精准调控能力,能将柴油分离为优质烯烃原料和芳烃原料,从源头破解炼化行业“油多化少”的结构性矛盾,实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柔性生产目标,对推动我国炼化业务从“燃料型”向“化工型”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测算,该装置原料综合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在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的同时,能显著提高炼化产业链的经济效益与抗风险能力。”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炼油三部主任翟京宋介绍,整套工艺集成吸附、抽余液回收、解吸剂提纯、产品精制四大核心单元,在低温、低压、多介质耦合的复杂工况下,仍能满足工业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的严苛需求。
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总投资305亿元,项目投产后,将有力推动广西石化从“燃料型”炼厂向“化工产品及有机材料型”企业转型,不仅能填补区域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空白,满足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市场需求,还将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的万亿级绿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我国在全球炼化产业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冯源 通讯员刘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