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2025-08-19 18:57:14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国道359线靖西段旁秀美的三叠岭瀑布。 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李家州/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采风团在靖西旧州古镇采访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刘俊聪/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公路。 (广西兴崇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供图)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坐落在“中国最美沿海公路”之一国道228线沿途的西湾旅游景区。 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李家州/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游客在岔山村游玩。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邹财麟/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游客在猫儿山下体验窝囊漂。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邹财麟/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东漓古村。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邹财麟/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岔山村全貌。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邹财麟/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采风团在梧州苍梧县黑石山茶厂采访。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宋瑶/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游客在姑婆山上呼吸新鲜空气。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邹财麟/摄

大道如歌 山水为证 “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行进式采风活动纪实

尼的呀田园景区坐落在合那高速旁。广西云-广西日报见习记者李家州/摄

  四天三夜、2700公里,车轮与山水的每一次相遇,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交通如何成为旅游最动人的序章。

  7月28—31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党委网信办指导,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承办的“桂在交旅——山水之间有通途”大型行进式采风活动顺利举行。由媒体记者、网络达人、山禾文旅“绿色智驾游广西”自驾车队组成的采风团兵分两路,以路为轴,开启一场“路与景”的深度对话。

  1 交通线牵起风景线

  作为广西交旅融合的一次生动展示,活动精心设计了“从山向海”与“故道古韵”两条特色路线,覆盖全区具有代表性的融合示范点。活动期间,30余家中央驻桂及区内外媒体、市县融媒中心与11名网络达人深度参与,发布图文、视频报道400余篇,全方位扩散活动影响力。

  采风活动通过挖掘公路沿线历史文化、展现串珠成链的旅游资源,呈现交旅融合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让一批兼具人文底蕴与景观特色的线路走进大众视野。

  在桂西南线,采风团以国道219线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东兴—那坡)为主线,串联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的滨海风光与边关历史人文,探寻广西公路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作为串联桂西南美景的“黄金通道”,国道219线广西段将德天瀑布、明仕田园、弄岗景区等众多热门景点紧密相连;大新德天至宁明花山公路通车后,景区间通行时间缩至50分钟车程,进一步激活边关旅游带。

  位于防城港东兴市东兴镇的山海相连地标广场,既是北仑河入海口、大陆边境线与海岸线交汇点,也是国道219线广西段终点。伴随国道219线自驾热兴起,今年一季度,该广场吸引游客45万人次前来打卡。

  以公路为媒,一批网红打卡点应运而生。国道219线崇左段上的沙屯叠瀑、国道359线靖西段上的三叠岭瀑布等“藏在深闺”的自然资源被成功激活,带动沿线农家乐、民宿产业蓬勃兴起;在悬崖峭壁间人工凿就的中国第一路——龙凭公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向游客静静诉说跨越百年的光阴故事。

  在桂东北线,采风团深入梧州、贺州、桂林三市,探访茶船古道码头遗址,重走潇贺古道,循湘桂走廊,看千年驿路演绎的今朝故事。

  生态康养和避暑秘境是桂东北线的鲜明标签。被誉为“华南地区最大天然森林氧吧”的贺州姑婆山,周边交通路网内畅外联,贺西高速、贵广高铁、姑婆山旅游公路等使其通行能力成倍增长,吸引了众多来自周边省份的游客。今年上半年,姑婆山旅游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41%。

  2 交通升级激活发展动能

  在桂西南,公路的意义已远超交通动脉,成为激活边海资源、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血管。国道也不仅是风景道,还是串联产业的经济带。

  依托国道228线串联起的丰富文旅资源,防城港滨海旅游业蓬勃发展。为保障旅游旺季交通畅通,防城港公路部门不断丰富公路服务供给,让每一段路程都成为滨海风情的展示窗口。防城港北部湾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黎喆介绍,交通便利带动自驾游升温,2024年西湾旅游景区年接待量已突破200万人次,直接带动周边海鲜排档营业额同比增长30%。

  山海相连地标广场所在地东兴镇竹山村,借交通发展的东风吃上了“文旅饭”。竹山村委会副主任王国华向采风团透露,昔日闭塞的渔村如今商铺林立,吸引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交通动脉让这个边陲村落加速走上振兴路。

  交通升级激活了产业潜力。在国道219线经济带上的百色靖西旧州古镇,居民凭借绣球技艺“借路出海”,产品远销东盟;合那高速旁的那坡尼的呀田园景区核心区——那坡县坡荷乡中山村,高速修通后从荒坡蜕变为旅游热门地,“公路+民俗+旅游”模式的兴起吸引村民返乡创业,让民族文化焕发新活力。

  口岸经济也随之升温。2024年防城港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达858.1万人次,居全国沿边口岸首位;今年截至7月24日,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500万人次;崇左凭祥友谊关口岸的中越跨境直通车6.5个小时(含人员通关时间)可直达越南河内,“半天跨国游”成常态,推动中越经贸文旅双向奔赴。

  桂东北的交通升级同样带来产业蝶变。

  在梧州市苍梧县,国道355线让六堡茶香飘向更远的地方。曾经依靠“茶船古道”销往海外的六堡茶,如今借由通途大道实现“采摘—加工—外销”全链条提速;沿路茶厂变身旅游景区,采茶炒茶体验、制茶技艺展示等项目,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深厚的茶文化,带动当地茶叶综合产值持续攀升。

  桂林市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旅游公路通车后,曾经的“山路十八弯”变为一路坦途。交通的改善直接带动景区人气,猫儿山脚下的“果冻水”“窝囊漂”等特色景致与娱乐项目出圈走红。7月旅游旺季,猫儿山景区营收同比增长近40%,交通升级让深山的清凉资源成功转化为旅游经济。

  在贺州,当“四好农村路”无缝衔接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潇贺古道,沉寂多年的“潇贺古道入桂第一村”岔山村重现往昔的活力与风采。

  近年来,富川瑶族自治县完善交通网络,提升通往岔山村的道路等级,同时畅通岔山与周边特色村寨的道路,构建跨省域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带。2024年,岔山村年接待游客达60万人次。该县还打造12条“旅游快车道”,形成古道文化探秘、慢城生态观光的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3 服务提质彰显人文关怀

  一条条公路串起诗与远方,而贴心的服务,使交旅融合更见深度与温度。

  7月29日,采风团沿S62崇左至水口高速行至K43公里处,一处别致景致吸引了众人目光:成排的江边别墅、绿意盎然的房车营地、儿童游乐区与古典现代交融的建筑相映成趣——这里并非景区,而是占地面积约300亩的花山服务区。

  花山服务区突破传统定位,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依托周边山水生态环境与旅游资源优势,在服务区内打造了广西高速公路首个汽车旅游营地,成为“交通+旅游”的示范窗口。随着自驾游兴起,游客对沿途休息品质需求升级,2024年花山服务区接待游客超7.5万人次,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

  公路服务不仅体现在特色站点,更体现在对司乘人员的细微关怀。7月31日,采风团沿着国道322线一路行进,来到位于灵川一级公路服务区的“司机之家”。走进这处“司机之家”,休息室、共享厨房、热水淋浴房、自助洗衣房、母婴室、阅览学习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且全部免费;公共视频与门卫保障安全,既解决了货车司机住宿与安全难题,也成了自驾游客的临时歇脚地。

  “在景点途经主干线设置司机之家、暖心驿站、停车区等服务站点,就是想让公路真正成为串联诗与远方的纽带。”桂林公路发展中心党委办公室负责人石钰说,如今,“司机之家”不仅是桂林国省干线上的醒目标识,更成为司机与自驾游客心中的“歇脚港”。

  从浪涛边关到古茶飘香,四天的采风行程见证了一条条公路如何成为交旅融合的“金丝带”,全媒体报道将广西“交通串联风景”的创新实践传向全国。

  每一段公路都是旅游的序章,每一次相遇都是山水与通途的共鸣。广西,正以路为笔,续写更多山水与大道合鸣的精彩故事。

  “从山向海”风景线

  往桂西南,以国道219线广西边关国家旅游风景道(东兴—那坡)为主线,串联防城港、崇左、百色等地的滨海风光与边关历史人文,探寻广西公路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故道古韵”风景线

  向桂东北,深入梧州、贺州、桂林三市,探访茶船古道码头遗址、重走潇贺古道,循湘桂走廊,看千年驿路演绎今朝故事。(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郭燕群 宋 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