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清洗后,北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重新测量铜鼓。
7月14日,一面北流型云雷纹铜鼓沉寂千年后,在北流市六麻镇经龙村山口垌组再次面世。北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对铜鼓形状、纹路等外观特征分析,初步研判该铜鼓为北流型云雷纹铜鼓,距今或有千年之久。
7月15日,历经两天的挖掘和搬运工作,北流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将铜鼓运回馆中。记者看到,该面铜鼓全身青铜色,鼓面大于鼓身,鼓面边缘伸出鼓颈之外,下折成“垂檐”,光体呈圆饼状突起,鼓胸与鼓腰连接处铸有辫纹环耳两对。鼓面中心饰八芒太阳纹,鼓面边缘顺时针环列六蛙,鼓身三弦分晕,共九晕,晕间饰云纹和雷纹。
“这是自1975年以来,北流市50年来再次出土铜鼓。”北流市博物馆馆长卢俊成介绍,该面铜鼓是当地村民在清理滑坡泥土时发现的。据现场测量,铜鼓面部直径96厘米、高55厘米,是当地出土比较完整的古铜鼓。
北流古称铜州,被誉为世界铜鼓王故乡。在现今已发现的150多面北流型铜鼓中,有50多面在北流境内出土,其中包括有最著名世界铜鼓之王——“北流水冲庵铜鼓”,其鼓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公斤。
据悉,北流型铜鼓以广西北流出土铜鼓为代表而得名,流行年代约为汉代至唐代,以其雄伟的形体和独特的设计,在全国铜鼓文化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形象地记载着先民的生活、风俗和信仰,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实物史料。(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张钰斌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