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广西以资源安全战略引领矿产勘探新发展
2025-07-11 15:03:2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林姗婷责编:刘洋

  素有“有色金属之乡”美誉的广西,凭借丰富的矿产储备,扛起了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任。国家36种战略性矿产中,广西有资源储量的达30种,其中有10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更是位居全国前5位。

广西以资源安全战略引领矿产勘探新发展_fororder_1

地质工作队员在野外测量产状 供图 广西自然资源厅

  “十四五”时期,广西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以找矿体系建设为基石,以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合作为引擎,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一路奏凯。

  截至2025年6月底,国家下达的10个战略性矿种找矿任务,广西已提前全部完成,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矿产资源管理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推进会上,广西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顶层统筹擘画八桂找矿“导航图”

  近年来,国际矿产品市场波动剧烈,部分关键矿产供应面临“卡脖子”风险,保障国内矿产资源稳定供应,成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举。为此,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的广西,顺理成章地参与到了国家新一轮找矿行动中。

  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多方协同联动,是广西找矿行动高效推进的关键密码。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找矿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强调要举全区之力,全力保障国家资源需求。自治区财政持续为找矿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确保找矿工作“不断档”“不停步”。“十四五”期间,全区统筹中央、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超20亿元,用于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这一时期,广西广大地质工作者深入山区、丛林等复杂地形,以地质填图为笔,以物探、化探为墨,在八桂大地上勾勒出找矿的宏伟蓝图。全区累计圈定找矿远景区37处、找矿靶区89处,新发现矿产地48处,这些成果照亮了广西矿产资源勘探的前行之路。 

广西以资源安全战略引领矿产勘探新发展_fororder_2

广西地质调查院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携手开展岩溶碳汇调查研究 摄影 黄雄基

  在自然资源部大力支持下,2024年6月,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广西携手编制《地质工作支撑服务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总体方案》,紧密围绕国家大型能源资源基地建设目标,“央—地—企”三方联合制定4个基地建设方案,开创了“多家合作、共同找矿”全新模式。

  广西40余家地勘队伍和矿业企业积极响应,依据《广西地质勘查规划》,细化编制25个分矿种、分区域专项勘查方案,让找矿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找矿行动的精准发力。这种协同合作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找矿效率,也为广西在“十四五”期间优化产业布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赋能激发资源勘探“强引擎”

  制度改革如同强劲的春风,为广西找矿行动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广西自然资源厅全面优化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在矿业权出让环节,出台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征收标准,修订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实施收益按率征收政策,激发矿业权市场活力。同时,简化探矿权转采矿权程序,将原本繁琐复杂的审批流程大幅压缩,切实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积极性。

  在市场吸引方面,广西多渠道拓展区块来源,打破常规,允许社会个人、矿业企业及地勘单位通过媒体渠道提供区块建议,并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2024年,全区出让战略性矿产矿业权达38宗,出让数量位居全国前列,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金额连续三年保持超30%的增长速度。

  此外,广西还建立了“委托+招标”项目分配机制,对于财政出资勘查项目,优先委托找矿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国有地勘单位承担。

  与此同时,广西积极开放市场,邀请中煤、中冶等驻桂地勘队伍参与竞争,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提升了地勘队伍找矿积极性和找矿成功率。

  这些制度创新举措,为广西吸引大量优质资源和投资,有力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拓宽矿业发展“新蓝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找矿工作中同样如此。

  广西充分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桥头堡”的独特区位优势,先后成功举办13届中国(广西)—东盟矿业合作大会,搭建起国际矿业合作的广阔平台。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家组织实施一系列境外找矿项目,取得丰硕找矿成果。通过举办矿业大会,广西已累计签约184个项目,签约金额超680亿元, 为广西矿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国际市场空间,有效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了自身在全球矿产资源市场中的竞争力。

广西以资源安全战略引领矿产勘探新发展_fororder_3

广西成功举办13届中国(广西)—东盟矿业合作大会,搭建起国际矿业合作的广阔平台 摄影 周燕芳

  在国内,广西率先开展“锰矿低品位资源再评价”试点,创新采用“主管部门—地勘单位—矿山企业—技术专家”四方协作模式,新增锰矿资源量达到3个大型矿床规模,有效促进低品位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广西还围绕沉积型铝土矿、页岩气、钨、锡、锑等矿产,开展一系列成矿理论和找矿技术方法研究,融水—金秀地区镍矿、防城港—合浦地区锆矿等国家紧缺战略性矿产勘查取得新突破;岑溪洋塘钨矿区探获厚大钨矿体;页岩气调查在桂中坳陷和右江坳陷等地区,共圈定8个远景区、9个有利区和2个勘查区;首次发现花岗岩型锂矿、晶质石墨矿等新矿种,为广西发展新型锂电池、石墨烯和缓解能源困局提供了新的线索和研究方向。

  其中,桂西地区更是凭借创新的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在新层位探获新类型钨锡矿床。这一突破性成果进一步拓展了广西钨锡矿找矿空间,成功入选202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成为全国找矿技术创新的标杆范例。

  广西自然资源厅还推行“揭榜挂帅”机制,在重点找矿项目中组建以老带新技术团队,采用“协同作战”方式攻克技术难题,逐步形成“技术研发—平台搭建—项目实施—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体系,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我们将重点聚焦锰、铝、锆等全国找矿难度大的矿种,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和勘查投入力度。”广西自然资源厅厅长张文军表示,将继续发挥“有色金属之乡”优势,在全国新一轮找矿行动中勇立潮头、勇挑重担,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文 周复宏 黄世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