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科技赋能擘画碧水蓝图 系统治理书写生态答卷
2025-07-03 15:35:00来源:南宁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原标题:科技赋能擘画碧水蓝图 系统治理书写生态答卷——南宁市“双重驱动”提升水环境质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0d9508d5e2a8bb3071e17426107f0b05_img_182_1003_492_368

南宁市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攻坚水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擦亮中国绿城生态名片。图为水清岸绿的邕江。 本报记者黄维业 摄

  夏日时节,邕江碧水悠悠,两岸绿树成荫。在南宁市生态环境局监控中心,大型电子屏幕实时显示全市3500余个水生态监测点位的数据,河流断面水质、水源地水位、排污口排放情况等信息以动态地图形式直观呈现。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能精准定位任一监测点的实时状态——这幅“会说话”的水环境“数字画卷”正是南宁市以科技赋能水环境治理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南宁市依托科技创新持续攻坚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主要流域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市县两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建成区原有黑臭水体水质达标率“三个100%”目标,中国绿城生态名片持续擦亮。

  “以前跨科室跨部门查文件要3天,现在通过系统搜索功能,3分钟就能定位项目周边环境敏感区域,还能根据水质目标提出管控要求。”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副科长黄译娴指着屏幕上的流域矢量化“一张图”系统,向记者演示科技带来的效率变革。

  这套整合了全市水生态环境领域全要素的智能系统,宛如给水环境管理装上了“监控+导航”,让分散在各部门的监测数据实现“一网通览”。

  在茅桥水质净化厂,“天眼”视频监控系统正24小时紧盯排污口。“一旦发现排水异常或水质波动,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追溯污染来源。”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袁子钦说。目前,南宁市已在41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安装此类智能设备,构建起“受纳水体—入河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全链条监管体系,将传统“人工巡河”的滞后响应升级为“智能感知”的实时预警,有效提升我市水环境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一双双紧盯排污口现场的“天眼”为环保执法提效,而“南宁三长”App的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河湖长巡河效率,成为科技助力水环境治理的又一实践。

  “每周巡河时,我会用‘南宁三长’App记录河面垃圾、排污口异常等情况。拍照上传后,上级相关部门当天就能响应,及时解决问题。”青秀区建政街道茅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四级河长张万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App里的巡查记录。

  这款集成了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互联网+随手拍”功能的App,成为全市河湖长巡河的“移动工具箱”,可便捷记录、反馈巡查中发现的环境问题,有效推动了涉水问题的快速响应与处置闭环。

  科技不仅提升治理效能,更推动着协同机制的创新。今年以来,南宁市持续推进“河湖长+检察长”“河湖长+警长”协作机制,形成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合力,加大水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各级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巡湖3.07万人次,及时发现并处置各类涉水问题,确保河湖生态健康稳定。

  科技赋能与系统治理的“双重驱动”,让南宁水环境质量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一季度,城市水质指数同比改善11.37%,地表水水质进入全国前三十,排全国第十五名。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农姁霖表示,南宁市将继续深化科技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完善智能监测网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绿城,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南宁力量。(本报记者杨盛 通讯员刘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