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广西       直观中国    |   视频   |    原创    |    热点专题    |    一带一路    |    魅力东盟    
山水相连法共商 ——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专题交流侧记
2025-07-02 17:15:30来源:广西日报编辑:刘洋责编:刘洋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经贸往来密切,推进法治领域方面的合作至关重要。

  6月28日至29日,中越司法行政部门首次边境会晤在南宁举行。两国司法部及相关部门、部分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界代表近150人参加。

  会晤期间,中越两国嘉宾围绕律师工作、调解工作、国际合作及民商事司法协助、法治人才培养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在深化两国司法领域交流合作的同时,助力中越两国增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互鉴,更好地服务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涉外律师协同

  筑牢经贸法治保障

  “中国已组建百名涉外律师领军型人才队伍和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支持律所在3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07家分支机构。支持组建‘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有效汇聚律师、仲裁、商事调解等全链条法律服务资源……”中国司法部律师工作局局长田昕在专题交流讨论中,分享了这份亮眼“成绩单”,彰显我国律师工作护航共建“一带一路”的坚实步伐。

  在地方实践上,广东先行先试。“我们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整合三地律师人才,创建‘大湾区律师+内地律师’的跨境跨法域协同服务模式,包括越南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广东可以享有便捷的跨境涉外法律服务。”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表示。

  祖国南疆的广西,律师行业也凭借区位优势崭露头角。

  “广西维冠律师事务所为国内成衣龙头上市公司提供涉外法律服务,助力项目落地越南,获得客户高度赞誉。”在交流研讨时,广西司法厅副厅长梁和民点赞的这家律所,精准把握中越经贸需求,成立广西首家海外法律服务机构,并逐步构建起涵盖法律风险评估、跨境投资架构设计、争议解决的全链条涉外律师服务体系。

  据悉,目前广西已有两家律所在越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涉外法律服务有较大影响力;今年2月,越南1家律所在南宁设立代表处,这是越南律所在我国的第一家代表机构,双向赋能的合作态势愈发明显。

  国际合作中,律师工作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越南谅山省司法厅副厅长武光兴强调:“律师在保障越中商人权益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将强化与广西在律师事业方面的合作。”越南高平省司法厅厅长团仲雄表示,已与广西司法厅签署备忘录,将进一步明确律师管理协作事项。

  创新调解实践

  织密跨境解纷网络

  在中越经贸合作升温的背景下,两国正加速织密跨境解纷网络,以高效化解经贸往来中的矛盾纠纷,为双边贸易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现有69.6万个人民调解委员会、310.1万名调解员,去年直接化解纠纷1123.7万件。”中国司法部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局局长杜亚玲透露的一组数据,勾勒出中国调解网络的基层覆盖力。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商事争端化解方式,商事调解在国内的规范化建设也迈出关键步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事调解条例》已完成公开征求意见程序。

  “去年中国贸促会受理涉外商事案件1547件,同比增长21.5%。彰显了我国商事调解工作在国际上的吸引力。”中国贸促会调解中心执行副主席蔡晨风表示。

  越南司法部司法辅助局局长黎春鸿在交流中表示,越南已建17家商事协调中心、新增12个具有商事协调职能的仲裁中心,将借鉴中国经验持续完善商事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鼓励发展仲裁调解等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除了商事调解,中越边境地区正以本土化智慧,激活跨境解纷的“神经末梢”。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与越南河江省的司法行政部门通过年度互访不断夯实互信,为筑牢涉外矛盾化解根基奠定坚实基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司法局局长聂怀疆说:“近年来,双方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涉外贸易纠纷化解方面成效显著,共成功化解52起纠纷。”

  崇左是我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523名涉外调解员里就有36位越南“老乡”。“越籍调解员驻守口岸,用母语调解纠纷,信服力强!”崇左市司法局局长王帅揭秘“双语双线”妙招,线上用微信远程取证调解,线下在互市点设中越法律服务站,让跨境纠纷不用跨国跑。

  “越南有8.7万个调解小组,拥有54.9万名调解员。”越南司法部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局局长黎卫国表示,正在探索数字化手段优化调解服务,为边民提供更便捷的纠纷解决渠道。

  跨境司法协作

  夯实法治合作基石

  “中越两国以交流聚共识,以合作促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其他国家携手交流合作、实现双赢多赢提供了典范样本。”中国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杨金宇表示,中国是越南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最大伙伴,广泛的共同利益成为推动两国法治交流合作的内生动力。

  “2024—2025年,越南司法部接待了3个广西的代表团,举办了司法鉴定在线研讨会,两国在边境司法合作领域取得新成效。”越南司法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阮友暄表示,要建立常态化、高效运转的两国边境省份司法会议机制,助力建设友好和平的边境线。

  “越南是与我国开展民商事司法协助合作较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司法部司法协助交流中心主任袁亮表示,希望中越在民商事司法协助领域继续加强合作,不断深化沟通交流、互学互鉴,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法治保障。

  地方司法部门也积极响应开放号召,主动服务区域法治合作需求。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王军表示,要坚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心任务,着力推动用法治保障、提升云南对外开放影响力和黄金大通道效应。

  越南北部的广宁省,与广西陆海相连。广宁省司法厅副厅长阮正义表示,为加强广宁司法厅与广西司法厅的合作,近期双方已经在广宁省成功举办了两次工作会晤,就深化司法行政领域合作达成了多项共识。

  协同育才赋能

  共筑区域法治高地

  “中国办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法学教育体系,每年输送10余万名法治专门人才。”中国司法部政治部副主任兼人事警务局局长李勇刚介绍,我国高度重视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法治领域交流合作,支持国内重点法学院校面向越南等国家开办特色法治人才培养项目。

  在涉外人才培养的国内实践中,陕西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介绍:“我们成立‘一带一路’律师学院等机构,联合高校开展涉外实务培训,形成了实务导向的培养模式。”

  在国际合作维度,中越两国在法治人才共育领域的探索持续深化。

  越南司法部干部人事司司长潘氏红河指出,2006年至今已选派24批干部赴华进修;越南司法部司法学院副院长裴氏荷提出,希望与中国司法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双方培养培训资源的对接与共享。

  “与中国开展法律人才培养合作,是顺应国际融合趋势和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越南司法部河内法律大学代校长苏文和介绍,此次会晤期间,该校与广西民族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培养法律人才方面开展合作。

  边境地区合作也为法治人才共育提供了基层样本。“2023年以来,越南北部老街省与中国云南省联合培养400名司法干部,当地司法干部经系统培训后已能胜任跨境法律事务。”越南老街省司法厅厅长黎玉琼介绍的这一成果,印证了“地方结对+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效性。

  在充分开放包容的氛围中,中越两国与会嘉宾以真诚态度与友好情谊展开深入交流,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广泛共识。

  山水相连法共商。此次专题交流共汇集30余项建设性意见,从涉外律师资源融通的服务网络,到跨境解纷机制的创新实践;从司法协助的高频互动,到法治人才的共育共赢……首次边境会晤不仅为中越司法合作搭建了常态化对话平台,更以制度创新与务实行动,为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法治动能。(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刘 莉 何明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